標題1     標題2     標題3     標題4 

2012/01/09 台灣立報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

新聞來源: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4373

社會對遊民的刻板印象,總是穿著破破爛爛,拎著一堆塑膠袋,在街道上漫無目的遊走,整日無所事事,晚上睡公園或火車站。這些想法是否正確?為了讓遊民向社會發聲,台灣當代漂泊、遊民行動聯盟8日舉辦「窮忙年代 The Time Of Working Poor——水花下的美麗與哀愁」攝影展,展出50幅遊民親自掌鏡拍攝的照片、以紙雕、報紙拼貼而成的作品,記錄他們的生活點滴:在烈日下舉牌、出陣頭、認真看報紙找工作的畫面,期望讓社會看見他們真正的面貌。

「雖然我們窮,但是我們很快樂。」髮絲有些蒼白的阿春指著自己拍攝的作品「看不見的微笑」開懷大笑。50歲的阿春的作品由3張照片組成,照片中,每位主角都笑得很燦爛,其中一張,有個遊民還搞笑作勢要親吻身旁的朋友,模樣逗趣。阿春感嘆:「別人都以為我們遊民時常愁眉苦臉,我們雖然窮,但窮得開心,而且我們感情很好,像親人一樣。」阿春現在的舉牌工作就是照片中的遊民朋友介紹,讓她得以支付每月3千元的房租。

拍出遊民真實處境

3個月前,透過朋友介紹,阿春在大龍峒租了一間老舊房間,成為她的棲身之所。阿春拿起相機記錄,成為她的另一組作品「我的窩」。照片內容包含破了個大洞的屋頂,還有木板床邊擺設3個大水桶,一把雨傘為晾在曬衣鍊上的衣物擋雨。

 

文章標籤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01/09  中國時報

朱芳瑤/台北報導

新聞來源: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2010900376.html

     由當代漂泊協會籌畫的攝影展「窮忙年代」,展出作品均是遊民或經濟弱勢者以二手相機、即可拍完成。透過鏡頭,這群平時難以表達心聲的人們傳達社會底層最真實的景況。遊民「阿春」指著她拍的照片〈我的窩〉,拍的是她好不容易攢夠錢租來的陋舍,屋頂破大洞,屋內下小雨,但她說,至少不用再擔心受怕了。

     今年已邁入第四年的遊民攝影班,成員包括居無定所的街友,或收入只足夠住在鐵皮屋、隔板間的勞動者、經濟弱勢者。

     遊民行動聯盟召集人郭盈靖表示,攝影班成立前兩年,成員多半拍攝公園的花草風景,但去年開始,班上一名資深成員主動提議,直接拍攝最真實的遊民生活

     於是,這場「窮忙年代」攝影展,匯聚了底層人們失業、住不起房子與流浪的生活影像。看到拍攝街友為了打工,在路邊站一天、舉著廣告招牌的背影。他們就算住在市中心,但只能住在簡陋至極的鐵皮屋、隔板屋與加蓋違建,只求尋得一處能安身立命。也見到偎縮在公園一角或車站附近的流浪者。

     遊民「阿寶」與同伴合作拍攝自己在網咖的生活。阿寶說,以前打零工時,還有能力花一百塊在網咖待一晚,之後他因車禍腳受傷,沒辦法再工作,只得回到車站窩著。

文章標籤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01/09 自由電子報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

新聞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an/9/today-life5.htm

「遊民只是一時失業失去重心、不是罪犯!」「實在是不得已的,請大眾寬容一下,暫時使用後,我收好就走…。」遊民阿德拍下同伴倒睡公園牆柱縫隙的人孔蓋上,他卑微的話語,與北市國民黨議員應曉薇一句「把水潑遊民身上就發獎金」的質詢,形成強烈對比。

卑微心聲與市議員潑水質詢 強烈對比

台灣當代漂泊協會、遊民行動聯盟「窮忙年代—水花下的美麗與哀愁」攝影展,昨天在中華路一段八十九之四號開展,展期至二十日,攝影集「製造流浪」同步問世。遊民撕下身上被貼的骯髒、犯罪、懶惰標籤,及舖報紙做為「床舖」的行動劇,為攝影展揭幕,多數拍攝者因在外打工而缺席。

多數拍攝者因打工缺席攝影展

「阿春」在艋舺公園睡了七年,三個月前找到月入六千的路邊舉牌工作,花三千元租下一坪大的房間,雖能抵擋刺骨寒風,但屋頂破洞,得拿舉牌的看板和雨傘遮雨,再擺大桶子接雨水;就算困窘,但她說,總比睡路邊強!

文章標籤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1-05  台灣立報

記者呂苡榕 

「去年我們調查發現7成遊民有工作,但都是打零工,其他人則找不到工作。工作不穩定的年代,讓他們陷入貧困的迴圈,也陷入遊民處境。」當代漂泊協會執委郭盈靖說道,當工作貧窮成了常態,也讓許多人落入遊民後備軍。連續4年舉辦遊民攝影展的當代漂泊,今年以「窮忙年代 The Time Of Working Poor——水花下的美麗與哀愁」為題,展出50幅作品,透過遊民的眼睛,看見社會的真實底層面貌。

透過攝影機製造對話

郭盈靖說,訂出下「窮忙年代」的標題,是因為他們發覺「越做越窮」成為一種常態,就業不穩定、都市發展等結構因素,影響了一般人從工作積累資本的能力。「換句話說,遊民不只是個人問題。」

社會普遍認知,視遊民為「好吃懶做、不願工作」的一群人。「潑冷水事件後,我們認為有必要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為了讓遊民與社會能有對話的可能,透過攝影展,期待創造一個彼此了解的空間。」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01-04 00:57  中國時報 【本報訊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010400520.html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男主角威爾.史密斯飾演單親爸爸帶著兒子一度落難街頭,最後力爭上游重返主流社會的歡喜結局,對許多台灣的遊民而言,似乎遙不可及;最諷刺的莫過於寒冷的平安夜,露宿萬華艋舺公園的遊民遭市政府噴水驅趕。這樣的冷血畫面透過網路直播,引發網友們撻伐,不論冰冷的水是否直接潑在遊民身上,這樣的舉動已讓台灣的人權記錄在國際上蒙羞。

 「當代漂泊協會」指出,以噴水方式驅趕遊民,不只出現在台北市,其他縣市也有,而且已發生了一段時間。許多遊民反映,市府清潔人員晚上十一時來噴水,地面濕淋淋,害他們整晚都無法安睡。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唯有透過錄影畫面把真象公布出來,讓社會大眾來公評。

 長久以來民眾對遊民抱持負面的刻板印象,認為他們帶來髒亂並擾亂治安,遊民被「汙名化」的現象似乎有增無減。這次市政府在寒冬裡噴水驅趕遊民,市議員應曉薇衝口說出:「誰把水灑在遊民身上就發獎金,因為這些遊民真是太糟糕了。」都是具體的例證。儘管市府事後取消夜間噴水作業,並否認向遊民噴水,應曉薇也為失言道歉,但這些事件均凸顯出遊民遭歧視的問題非常嚴重。

 許多民眾認為這些人好手好腳,卻遊手好閒淪落街頭,怪來怪去要怪自己。事實上,遊民的成因複雜,有些是社會結構因素造成,有些因學歷低且無一技之長,在快速產業變遷下慘遭淘汰,有些則是派遣制度下的犧牲品。「當代漂泊協會」調查,遊民淪落街頭之前,九成是有工作的。有人曾是工廠、餐廳老闆、電子廠作業員,因為經商失敗、被裁員或家暴案件,淪為打零工一族,由於收入不穩定,最後連房租都付不起,只好露宿街頭。

 近來派遣制度盛行,遊民有年輕化趨勢。有些高科技公司因訂單下滑裁撤生產線,外包派遣工首當其衝,台北街頭因此出現了七年級遊民。其次,許多中高齡遊民,長年在街頭流浪,體力日衰,無法負擔吃重的勞力工作,未滿六十五歲無法申請老人年金,又因資格條件不符低收入戶補助標準,也無勞保、健保,成為社福體系中被遺忘的一群。

 金融海嘯之後,歐美失業率飆高,各地帳篷族不斷冒出來,遊民問題也日益嚴重。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後,曾出現大量帳篷族,日本政府在二○○二年訂定遊民專法,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安全網,分三階段提供緊急庇護、自立支援中心、租屋補貼等協助,讓那些因破產、失業而滑落至社會底層的人有機會透過就業輔導、技能訓練,重新返回職場並且有能力自己租屋。日本政府透過租金補貼方式,鼓勵民間企業把廢棄工廠、宿舍或閒置老舊建築物改裝後出租給無家可歸者,採取多點分散隱密方式處理,而不是另蓋新公寓大樓做社會住宅,相當程度改善了遊民的居住問題,也值得國人借鏡。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窮忙年代】海報.jpg  

 2012 攝 影 展

 窮忙年代 The Time Of Working Poor

--水 花 下 的 美 麗 與 哀 愁

他們說,勤勞致富、黑手出頭家,在這個台灣錢淹腳目的寶島

 

我只見,1小時98元,派報舉牌1天700,還有那禍我無數青年的22K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近日,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宣佈農曆年節前後實施「春節臨工專案」,提供遊民及高風險家庭200個春節臨時工作機會。此政策措施的實施由來是2010年勞委會於春節前宣佈實施「年關臨工專案」。然這項專案,卻因規定 申請人在退保前3年內,需有6個月以上勞保年資,變相排除最底層長期從事低薪工作,就業不穩定之社會經濟弱勢者。經2010125日遊民行動聯盟至行政院勞委會抗議陳情表達此項門檻的荒謬性後,同年,台北市政府立即在台北市實施「街友年關臨工專案」並延續至今,隔年,勞委會始撤除這項不合現實的規定。對於這項政策,當代漂泊與遊民行動聯盟肯定台北市政府勞工局的作法。畢竟,這項短期臨工收入,對於社會經濟弱勢者來說,尤其是在過年時節,是個很重要的經濟收入。然而,當代漂泊、遊民行動聯盟仍是要呼籲政府,除了年關前後的「短期」工作(據知今年是20天),應該要積極的開創更多支持性就業措施,以因應低學歷者長期失業的困境。

 

年關臨工      攝影:陳錦桐

 

相關參考資料:

1.中時電子報201113日〈11月失業周數創近5月新高國內尋職難度升高〉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20103000042&cid=5060005

2.〈十天5600萬的遮羞費〉http://homelessoftaiwan.pixnet.net/blog/category/436092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1-01 23:29 作者:許純鳳  台灣立報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去年耶誕夜,萬華遊民遭潑冷水驅趕,引起社會譁然,突顯遊民安置問題。為了滅火,總統馬英九、台北市市長郝龍斌提出增設短期收容所與庇護中心,然而,長期關懷街友的台灣「當代漂泊」協會執委郭盈靖批評此法是「走不通的老路」,治標不治本。

管理制度不人道

根據統計,收容所制度管理過當,導致超過8成遊民不願意進入收容所。郭盈靖呼籲政府應徹底檢討現行收容所制度的問題,讓遊民得到更有尊嚴的對待,才是可行之道。

「住收容所,就像住監獄。我又不是犯人,為什麼要去住那裡?」曾入住收容所的遊民直言。台灣當代漂泊調查發現,遊民不願意居住在收容所的主因在於,不滿收容所的管理制度,凡事都要報告,遊民阿明透露收容所內禁帶外食,遊民阿管則提到收容所的電視遙控器由辦公室遙控,僅能收看同一台,十分不自在,缺乏人性化制度。

職業篩選下的犧牲者

除了管理嚴格,收容所對安置對象也有資格限制。郭盈靖指出,安置對象以老病傷殘者、有工作能力或意願者為主,排除中高齡,難以找到工作的族群,除非身體微恙,否則難逃露宿街頭的命運。根據台灣當代漂泊統計,有6成遊民年齡約在46到65歲,有近7成遊民以臨時工維生,月收入不到3千元;進一步探討換工作或沒繼續工作的原因,有4成遊民表示身體無法負荷工作量,或年紀太大找不到工作。

55歲的遊民阿寶便是一例。在外流浪8年的阿寶,平日打零工維生,2年前輕微中風,加上長期在外日曬雨淋,身體越來越不堪負荷。去年,他的右腳骨折,住進收容所休養半年,當右腳逐漸復原時,收容人員開始催促他去找工作。儘管阿寶可自由行走,但醫師診斷無法久站,像是街頭舉牌或出陣頭的工作,對他而言都太困難,阿寶最後只能重回街頭。郭盈靖呼籲政府放寬收容對象的限制,讓無力工作的中高齡遊民也能得到妥善安置。

應加強治本方法

郭盈靖分析,短期收容所無法解決遊民居無定所的問題,多數遊民僅能得到3到6個月的安置。在收容期間,有些遊民獲得穩定工作,足以負擔租屋費,便能停止流浪;倘若失去工作,就得再回到街頭。郭盈靖推估,遊民回流率約在4到5成,所以她認為政府除了設置收容所外,應該給予遊民租屋補貼,讓他們不再居無定所。

從長遠的目標來看,台大建築與城鄉發展研究所副教授黃麗玲建議政府仿效日、韓,提供遊民低租金的社會住宅。政治大學社工系副教授王增勇也提到,美國曾以臨時收容的方式安置遊民,結果徒勞無功;後來,紐約市政府規劃社會住宅,獲得不錯的成效。王增勇強調:「遊民不是犯人,不應該受到嚴密的監控,應運用更多元的照顧和安置方式,讓遊民得到更人性化的對待。」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