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1     標題2     標題3     標題4 

2010/07/11 台灣立報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

「居無定所攝影展」10日在城中藝術街區開幕,遊民們親身上場演出行動劇,當代漂泊成員戴瑜慧、郭盈靖也參與演出,將遊民的真實處境搬到現場重現。遊民睡在厚紙板上,路人經過調戲遊民,甚至將垃圾丟棄在他們身上。口白念著:「他們說我們是治安的死角,可怕的犯罪者,其實我們最痛很暴力,因為暴力日日夜夜傷害我們。」最後,每個人脫掉面具,這是一齣關於遊民露宿街,遭到驅趕、歧視的安全議題。

遊民晨曦指著相片中他在高樓勞動的映像。(圖文/李宜霖)

攝影展是遊民的集體創作,也有社會人士的參與。在政治大學教攝影批評與分析的郭力昕老師認為,這些作品非常精彩,雖然她們花很多時間在練習,熟悉這些相機的操作,相機原本是媒體攻擊她們的武器。他指出,一般人覺得遊民除了無住所、被驅趕,沒有其他的內涵,但從她們的攝影作品,可以看出對自然、環境、美的關注,每個人都有其創作的才華跟潛力,只是現實中沒有機會嘗試。郭力昕從事媒體改造,他希望在場媒體工作者能說服報社主編騰出版面空間報導,讓遊民的形象不再讓商業電視台繼續剝削,以中產階級的偏見妖魔化遊民。

透過相機與民眾對話

謝三泰攝影師是遊民攝影班的特約講師,從事新聞工作20年,他認為,攝影記者的相機的確是武器,記者抱持著「我就是要你好看」的態度,相機變成職業的工具,但對遊民而言,相機是對話的工具,用相片來說話。他談到民眾可以透過相片跟遊民的心靈跟生存空間對話,了解遊民真正的想法。

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朱傳炳表示,失業率攀升,愈來愈多人變成遊民。他指出,警察找不到罪犯,就會抓遊民當替死鬼,國家社會污名化遊民。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寄居蟹般的底層世界「居無定所」遊民攝影展10日在台北城中藝術街區舉行,遊民攝影家以作品及行動劇表達自己並不可怕及拍攝的心情。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遊民大多是老弱殘疾,沒有工作能力者,不過在現代社會,很多的遊民是因為工作沒有保障,不只買不起房子,也租不起,有一群遊民,拿起了相機,記錄他們的生活困境,透過影像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他們的世界。

一張張遊民拍的照片,有台北引以為傲的101大樓,周圍林立每間數以億計的豪宅,其實背後都有他們的付出,蓋房子、洗外牆玻璃,但這些勞工收入並不穩定,不但買不起安身立命的房子,甚至連租房子都成問題。

2500元,租了間一坪大的房間,但有時候,負擔不起也只能露宿街頭,面對社會的不諒解、警察的驅趕,遊民拿起相機,紀錄下自己的處境,一張張的公園座椅,竟無他們的容身之處。

遊民攝影展已經舉辦第三年了,鼓勵遊民們帶著相機,來和社會進行對話。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寄居蟹般的底層世界──「居無定所攝影展」

 0623海報  

 

     居無定所攝影展

  

 開幕暨《底層流動/流浪視界》新書記者會

 時間:7/10(六)早上11:00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7/09 台灣立報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

高溫炎熱的台北都會,成群上班族及住戶在看不到天際線的摩天大樓吹著冷氣,同樣看不到天空,勞苦終日的遊民卻居無定所,當她們好不容易找到遮陽的地方,卻遭警衛驅趕,這樣矛盾的現象,赤裸裸地在街頭上演。

加蓋違建,也是底層人民少數幾個承租得起的選項。其實他們要得不多:與其餐風露宿,政府能不能提供便宜的一日宿服務?與其賃居品質低落、安全堪憂的便宜租房,政府能不能提供弱勢族群租屋補貼,或提供免費/出租方式的社會住宅?(圖文/寄居蟹)

台灣當代漂泊協會、遊民行動聯盟主辦的「居無定所攝影展」,7月10日在台北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開幕,8月將台北巡迴展覽。當代漂泊成員戴瑜慧,同時也是紀錄人生攝影班創辦人與講師,談到這次展覽是攝影班的成果,也是遊民集體完成的作品。戴瑜慧提到,這次同時出版《底層流動/流浪的世界》,出書是兩年遊民攝影家創作歷程資料的紀錄跟整理,書籍是作為媒介跟社會對話。

除了出書,7月17下午2點將在UrbanCore舉辦論壇,探討遊民買不起、租不起,在貧窮化社會下面臨居住權危機的議題。戴瑜慧表示,遊民在當代和以前的老弱殘疾狀況不一樣,遊民是底層的勞動者,會隨著勞動力市場吸納及排除,論壇邀請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朱傳炳談勞動議題,論壇主題之一是文化行動實踐作為一種反抗工具的策略,政大廣電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郭力昕將以傳播等多面向角度切入,提醒台灣社會正視遊民議題。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戴瑜慧


冬末尾牙,向來是回顧過往,展望來年的時刻。不一般的,是2010年城市中的某個尾牙,遊民攝影班的成員,從一無所有中迎來第三年的攝影班。曾經,作為被污名的底層遊民,對於社會的窺探目光,只想忘卻昨日種種。而今,大家卻對攝影班兩年的過往──第一次拿相機的模樣、誰拍了甚麼相片,甚至說了甚麼笑話──記憶鮮明。痛苦的禱詞:「希望明天不要睜開眼睛。」沒有明天可期的生活,卻壓制不住生命的頑強韌性。大夥兒開始認真構想,今年攝影班的模樣。

遊民攝影班的成立

第一年,帶著自由掌握相機的愉悅,隨興自在的紀錄城市:有花草、同伴,與台北城的角落生活。第二年,鼓起勇氣,走進社區,紀錄居民與遊民間,生活中切實存在的情誼。因為與尋常鄰家的閒談,往往不見容於主流媒體或社會想像中,在那裡,只有正常社會與不正常遊民之間的對立互斥與衝突厭惡。為了平衡主流對遊民的片面妖魔化,抗衡滋長暴虐情緒的驅趕主張,選擇在公園中舉辦戶外攝影展,呈現了遊民縱使沒有固定住家,卻也在鄰里間共同呼吸,坐看日升月落,是社區一份子的事實,期望以此促成更進步的社會對話。

2010年,資深成員追影沉重但堅決的提議:讓我們來做跟遊民更直接相關的議題吧!沉重,是因為要承認自己身為被污名化、被蔑視的人群中的一份子,需要莫大的勇氣。堅決,是因為遊民做為社會最底層,社會各種矛盾集中壓迫的群體,任何的改革,都需要長期不屈不撓的努力。

儘管與社會上的人們一樣受到景氣波動影響、一樣擔心將來要前往何方;但遊民卻必須面臨緊逼面前的生活窘境:忙著張羅下一餐、忙著尋覓當晚的暫棲之所。他們為生活奔波,卻也同時飽嘗被四處驅趕的難堪。當台灣的市井小民對飆高房價逐漸燃起民怨的同時,深為居住問題所苦的遊民,也在城市的一角,以攝影描繪出當代台灣底層者的居住樣貌。

斗室下的寄居

在社會變遷下,台灣的遊民組成已非過往因老弱殘疾失卻工作能力者;而是在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勞動型態越加不穩定,以及勞動彈性化快速增長趨勢下,工作所得過於微薄,以致於無法負擔棲身之地的底層勞動者。這群底層勞動者,從事的是勞動力市場中最沒有保障的臨時工、派遣工與外包工作,不但長年工作不穩定,每月更僅得幾千元收入,尚不足以餬口,遑論租屋?從而只能露宿街頭。這群人終日勞動,微薄的薪資非但未隨物價增長,還一路被任意砍價──如舉牌工作一日十幾小時,無論是烈日當頭或颳風下雨,都必須像柱子般站著不動,薪資卻一路從900元降到750元,甚至700元。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政策愛財團  遊民找窩難

2010/07/08 台灣立報 

記者呂苡榕 台北報導

新聞連結: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40436

貧富差距和非典型勞動加劇,讓一般人越來越容易墮入失業處境,加上城市寸土寸金,中產階級買不起房、邊緣弱勢租不起屋,擴大了「遊民」的組成。穿梭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裡,「遊民」不再是以往的邊緣人,更是底層勞工的另一種可能的身分。

 

■舉牌舉久了,人就成為電線杆、紅綠燈、變電箱欄杆旁邊的人形柱子,甚至連柱子的價值都不如。一天包括交通時間,多達十餘個小時日曬雨淋的工作,卑微的薪資卻一再被削減:從900元減至800元,又再減至780、750元,甚至700元。若問甚麼是剝削?這就是剝削!(圖文/寄居蟹)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團體2  

 這次攝影展海報是集體創作,在攝影班成員的通力合作下完成拍攝。清晨七點,大夥兒前往地價高昂的信義區,搶著在一大清早人車稀少時進行外拍;在那些遙不可及的億萬豪宅邸下,試圖突顯社會的貧富差距、富人與窮人的遙遠距離。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