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1     標題2     標題3     標題4 

目前分類:國際新聞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9/11/21   太報

國際觀察

連結 : https://www.taisounds.com/w/TaiSounds/society_19112115321962470?fbclid=IwAR30IQgbHne5-FA1wU4CLxkuirNK6uBDnrC_tS_lUlV5RWVXfkDVjLWKRcI

 

每個國家都有街友問題,這些人可能是因生病、失業或是某種原因,無法有一個安定的住所,只能睡在街頭,用紙箱或是報紙遮蓋自己。

停車場變身街友避風港

面對這個問題,澳洲慈善組織《Beddown》決定對街友伸出援手,讓他們有一個一夜好眠的暫時住所。

起因來自創辦人Norman McGillivray某天晚上經過空無一車的停車場,突然靈機一動,何不把這些空位讓給街友們夜間安置呢?

於是,《Beddown》組織聯絡當地的停車場業者《Secure Parking》,借用晚上空蕩蕩的停車場設置床鋪,業者同意展開為期2週的測試,讓為無家可歸的街友晚上有一個休息的地方。

文章標籤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11/11台灣醒報

記者邱慕天╱台北報導

新聞連結: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8288518.shtml?ch=fb_share

鑑於法國有多達14萬的街友需要關注,法國社福團體最近推出推特遊民實況活動,提供5位遊民免費手機發表推特流浪日記,讓大眾可以透過即時追蹤和互動拉近距離。計畫活動於10月中旬上線後,雖然有人批評,光是給遊民手機上網「取暖」不如直接給予他們溫飽,但許多網友則因為這樣有機會貼近遊民生活,進一步以具體援助擴大了社會的善心連結。

法國「來自街頭的推特(Tweets 2 Rue)」活動,是讓5位遊民拿著免費的智慧型手機,在推特上向大眾公開他們餐風露宿的生活實況。此計畫由當地社福團體「彼得修道院」(Abb? Pierre)所創,特地選在聯合國所制定的「世界消除貧困日」(Journ?e mondiale du refus de la mis?re)10月17日上線。官方網站表示,此計畫旨在「打破人們對遊民的冷漠和偏見」。

記者實際追蹤和察看這些遊民的推特多日,發現有些流浪漢的推特是令人鼻酸難過的。例如33歲的馬努流浪了2年半,他寫道:「去年,街友卡拉莫克凍死在我的懷中。」34歲已經「街齡」10年的尼可拉斯則表示:「最困難的就是和人『四目相交』的時候,還能保持自尊不被擊垮。」

有網友因此批評這個活動「太超過」,社福單位的資源沒有直接用在安置他們,而是發智慧型手機讓他們揭露生活瘡疤。但許多善心人士則選擇在看到推特後默默地付出愛心幫忙。47歲遊民派翠克提到他的視力愈漸模糊,結果一家眼鏡行老闆立即邀請他到店裡索取免費鏡片。最近馬努在推特上說,「現在正在下雨,天氣又冷,我卻只能在街頭淋雨,」2天後,善心人士立即送他新帳篷,讓他備感窩心。

根據法國經濟研究局統計,法國街頭的遊民人數近年來呈現增加趨勢,2001年開始,人數成長近50%,2年前已突破14萬人。這些數量龐大的族群,在數位時代由臉書、推特所建構的公眾生活中,幾乎是無聲而隱形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機會上網替自己「發聲」。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9/10 中央社

新聞來源: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49238

緬甸數百個貧戶最近因為商業首都仰光房租飆漲,而被迫離開家園求助於慈善機構,這是他們流落街頭前的最後一道屏障。

緬甸半文人政府於2011年上任後推動政治轉型,讓國際社會解除對緬甸的制裁,也讓國際社會對於這個未開發市場的投資興趣愈來愈濃。

不過這樣的改變也在仰光助長了投機行為,貧窮民眾手頭拮据,只能流落街頭。

慈善機構在仰光骯髒郊區的某座佛寺設置臨時收容中心,中心經理表示,「跑來的家庭都說,他們沒地方住,沒東西吃,懇求幫忙。」

慈善機構在16個月前提供1塊30英畝大的空地作為免費建地,消息傳出後,仰光與周邊地區的貧苦民眾蜂擁而至,現在已有2,400戶在這塊距離仰光市中心約1小時車程的地方搭建簡陋小木屋。

其他一貧如洗的數百個貧戶連搭建小木屋的錢都負擔不起,乾脆就窩在以竹子搭建的共同宿舍。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2-21 22:05

 作者:本報訊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6798

【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英國《衛報》報導,30多年來,鳳凰住宅合作社(Phoenix Housing Co-operative)在倫敦市區為街友尋覓棲身處,目標鎖定在等候重建或拆除的空屋。目前約2百人加入鳳凰住宅合作社,租賃找到的空屋。工作人員表示,協助街友找到住所,不只是創造租屋社區,更是強化其周邊鄰里的連結關係。

社區組織主導計畫

鳳凰住宅合作社期許能產生更多效益,據住屋部負責人洛克(Colin Lock)表示,合作社內的租戶有權發聲、有擁有權和參與,會員制的租戶必須參加例行會議,選舉管理委員會成員,有些人後來更成為合作社雇員。

鳳凰住宅合作社是倫敦數個住屋合作社組織之一,這些組織的發展可追溯到19701980年代的社區運動,運動後期形塑出特定的短期住屋模式。儘管現今的住屋型態已和上個世紀大相逕庭,但英國政府認為,空屋可以提供住屋運動一個新機會,估計整個英國有92萬間空屋,英格蘭就占71萬間。

英國社區及地方政府部(Department for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在2012年從1億英鎊的空屋資助計畫(Empty Homes Grants Programme)中,提撥3千萬英鎊給社區主導的住屋計畫,住屋合作社也可申請。

自助住屋(Self Help Housing)是關注長期住屋運動的組織,執行長菲茨莫里斯(Jon Fitzmaurice)樂見由社區主導的計畫,希望開啟復興住屋運動的討論,也期待有超越短期住屋市場的契機。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年02月20日 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international/20130220/166982/%E9%AB%94%E9%A9%97%E9%81%8A%E6%B0%91%E7%94%9F%E6%B4%BB%E3%80%80%E5%9C%A8%E7%91%9E%E5%85%B8%E8%8A%B13%E7%99%BE%E5%85%83%E9%9C%B2%E5%AE%BF%E8%A1%97%E9%A0%AD

 

 

瑞典一家名為法克坦旅館(Faktum Hotel)近日推出一項服務,民眾可以花一晚10塊美金(約新台幣300元)的價格,露宿街頭一晚。
其實這間「法克坦旅館」是由遊民及善心人士發起的一個組織,長期以來協助遊民生活。這次該組織發起「露宿街頭」活動,讓民眾體驗遊民的辛苦,「飯店房間」地點包括路邊、叢林裡、地下道、廢屋等。該組織也強調,所得將會全數用作救助遊民的用途。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聯社紐約10日電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11, 2012 06:00 AM 
紐約市的遊民庇護所人滿為患,市長彭博避開傳統程序,在全市各地開設了許多家新庇護所,有些設在富人區,當地居民擔心這些新鄰居會給當地帶來犯罪和毒品。

桂妮.瑞維斯 (Gwynne Rivers)是住在上城西區的三個孩子的母親,她的住宅附近8月新開一家成人遊民庇護所。她說:「我感覺好像落下一顆炸彈。我們非常擔憂治安。似乎沒有人在乎我們的擔心。」

最近數月,彭博一共開了10家遊民庇護所,以解決遊民爆炸危機。最新統計顯示,紐約每晚有4萬6000多人尋找庇護所,人數之多打破歷史紀錄。最近人口普查發現,紐約市的遊民人數占全美遊民總數的14%,而洛杉磯的遊民僅占3%。

發生遊民危機的原因,包括紐約缺少可負擔的住宅,以及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紐約市的貧富差距為美國之最,跟次撒哈拉非洲的國家差不多。

此外,跟其他城市不同,紐約市法律規定,必須為所有遊民提供庇護所。隨著遊民危機的日益嚴重,市政府繞過社區批准的傳統程序,動用急難救助部門快速設立新庇護所,引起富人區居民的不滿。8月份,市府在上城西區美國1%最有錢富人居住的公寓旁邊,開設了一家遊民庇護所。

使問題進一步復雜化的是,該庇護所設在第75小學操場的對面。學生家長桑特 (Jen Zunt)說:「肯定會有更多的人在街角、地鐵站遊蕩和乞討。這裡沒有足夠監控設備。有些人可能有精神病。」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9/11 鉅亨網提供

美國近年的經濟危機,導致許多紐約兒童無家可歸,最新數字顯示,該市有超過 19000 名兒童需入住露宿者之家,是上世紀 30 年代大蕭條以來的最高紀錄。
 
《星島日報》報導,紐約市遊民服務局上周四發表的報告稱,該市共有 1977 名兒童需入住露宿者之家,較去年同期上升 18% 。
兒童、貧窮及無家可歸研究院總監努涅斯指出,自從 5 月以來,已有 2000 多名兒童加入無家可歸行列,他指若情況持續惡化,到聖誕節肯定有超過 2 萬名兒童入住露宿者之家。

現年 14 歲的無家可歸女童盧西亞諾表示,她們一家 2006 年由波多黎各移居紐約, 32 歲母親因健康欠佳找不到全職工作,她們今年 1 月因當局取消租金津貼被逐出租住的房屋,她與母親和 3 名年齡分別 2 歲至 7 歲的妹妹入住庇護中心,她形容那裏環境很差,而且該區周圍很危險令她不敢外出。

政府指每 4 名紐約兒童中,就有 1 名的家庭食物供應不穩定,因為這些家庭需將收入支付更急須的租金或醫療開支。

紐約市長彭博本周曾表示紐約的生活較 4 年前好。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中心綜合11日電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ugust 12, 2012 06:20 AM
紐約市遊民增加很快,市府加快腳步安置。圖為一處遊民收容所內部。(取材自網路)

 紐約市遊民增加很快,市府加快腳步安置。圖為一處遊民收容所內部。(取材自網路)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阮耀毅溫哥華報導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人社區新聞
May 30, 2012 09:00 AM 
 
溫哥華市府統計指目前溫市遊民數量為1602人,較去年微升,夜間流落街頭的遊民數量較去年增加近一倍。市長羅品信承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最新統計顯示,溫市遊民人數達1602人。(本報資料照片)

 最新統計顯示,溫市遊民人數達1602人。(本報資料照片)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中心綜合紐約28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pril 29, 2012 06:00 AM 
圖片 1 / 3
最新調查顯示紐約市遊民激增,已超過3000人,但
維權人士稱,露宿街頭者絕不止此數。圖為一名遊民
撿拾垃圾桶內的「剩餘物資」。(Getty Images)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聯社紐約14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pril 15, 2012
 
參加紐約市「重新站起來」計畫的遊民,在晨跑後,相互打氣。(美聯社)

 參加紐約市「重新站起來」計畫的遊民,在晨跑後,相互打氣。(美聯社)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蔡明容舊金山報導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人社區新聞
April 02, 2012 09:00 AM 
 
參加愚人節鬧劇活動的民眾,舉著「給我鑰匙不是手銬」的標語,要求市府提供可負擔住屋以解決遊民問題。(記者蔡明容/攝影)

 參加愚人節鬧劇活動的民眾,舉著「給我鑰匙不是手銬」的標語,要求市府提供可負擔住屋以解決遊民問題。(記者蔡明容/攝影)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溫哥華訊】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人社區新聞
March 27, 2012 09:00 AM
溫市府展開點算調查,希望確定最新的無家可歸人士數字。(CTV)
 
為了解溫哥華遊民實際數量及現有緊急庇護設施配置是否得當,溫市府將從26日至27日,聘請百名義工展開遊民普查,希望在24小時內計算出總共有多少無家可歸人士浪跡街頭。

溫市遊民人數向來是外界關心焦點,為了解市內遊民實際數目,並對照現有緊急庇護資源配置是否得當,作為市府在2015年終結無家可歸問題的施政參考,因此市府聘請上百名義工於26日晚間及27日清晨在市內各處,針對遊民人數展開年度清點,市長羅品信也親自參與。

26日晚間,上百名義工將會和遊民機構配合,24小時內除了到遊民常待的場所(街頭巷尾、公園及庇護所)之外,還會調查醫院內的遊民人數,並收集他們的年齡、性別、收入以及健康狀況等資料,希望可以計算出最準確的統計數字。藉由此項調查,當局將會更加了解遊民總人口,進而協助改善遊民問題,普查報告將在未來幾周出爐。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電掛勾黑道 找核電奴隸打工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

「去找一些死了也無所謂的人過來!」這是去年三月十一日日本福島核一廠爆發危機後,東京電力公司向下游包商發出的指令。一名長年主跑黑道新聞的自由記者鈴木智彥,去年七月為追查黑道介入核電廠的真相,化身工人潛入核一廠直擊核災現場達六週,發現所謂「福島壯士」,部分竟是黑道找的臨時工,而這些人不乏遊民、欠債者及智障者,甚至還有染上毒癮的流氓。

據日本網路So-net部落格報導,「福島核電廠隨時提供給『死了也無所謂的人』工作機會」,並引用慶應大學物理學教授藤田祐幸調查指出,「三十多年來在核電最危險的環境打工後已有七百到一千人死亡,數千人罹患癌症」,這些勞動者被稱為「核電奴隸」,也是日本被保持得最徹底的秘密。

臨時工人遭核污 工錢還被剝削

日本各核電廠每年最少必須僱用五千人的短期勞動者,他們為了找工作輾轉流浪,也被稱為「核電吉普賽」,一直工作到遭到輻射污染為止,最後都被以「健康理由」解僱。曾經在福島核一廠清理反應爐的松本在三年後開始掉頭髮,接著出現嘔吐的症狀,他透露,「目前只等待死亡的來臨」。

鈴木指出,黑道募集臨時工的手法千奇百怪,有人是欠地下錢莊大筆債務,有些失業者則被徵求卡車司機的名義騙來,有些人是街上拉來的遊民或是輕微智障者。還有一些角頭因湊不出人頭,乾脆叫手下小弟上陣。鈴木說,核一廠內有些人甚至不顧禁令拿下防護面罩抽菸,後來還曾發生黑道人士在工作現場吸毒而遭警方逮捕的事件。

至於黑道剝削工錢問題,鈴木說,三、四月間情況很緊急時,曾傳出日付二十萬日圓(約七.一萬台幣)高薪,但經過黑道仲介層層剝削,真正到工人手中的錢並不多。另外,隨著情況穩定,工資也相對降低,現在行情每天三萬日圓,其中兩萬日圓被黑道拿走,勞動者只得一萬日圓。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唐人2012年3月8日訊】

(中央社新澤西州紐瓦克8日路透電)美國新澤西州前州長柯迪本週戴上假鬍子,貼上假刺青,並穿上拖過草皮和沾有咖啡污漬的衣服,裝扮成在寒夜尋找棲身處的遊民。

柯迪(Richard Codey)這項自告奮勇的秘密任務計劃了3個月,目的在使大眾注意到遊民遭收容所歧視的問題。他5日晚上8時站在新澤西州紐瓦克市(Newark)慈善救助團(Goodwill Rescue)門外,請求入內。

現年65歲的柯迪現為新澤西州參議員,特意喬裝成街友。他昨天告訴記者,他曾遭其他大約25家收容所拒於門外,原因是他未享有社會福利或其他政府救助。

外界經常提及,柯迪可能會代表民主黨競選州長,如今他計劃根據他的探查結果,為遊民爭取較多的聯邦經費。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尹德瀚/綜合報導

美國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經濟強權,紐約更是世界上最奢侈的都市之一,但就在離市中心曼哈頓約一小時車程的地方,卻存在一個破破爛爛的「帳棚城」(tent city),這裡的住民超過五十人,他們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每天為活下去而掙扎。

 「帳棚城」位在新澤西州海洋郡湖林鎮(Lakewood)的一座樹林裡,佔地約兩英畝,放眼望去都是破爛帳棚,用油氈布、塑膠布和回收木材搭建而成,這裡沒有水電等公共設施,只有一個公用的汽油發電機,大家靠它來燒水洗澡和提供電力,至於三餐則多半靠附近的餐廳施捨。

 五十歲的史提夫.布瑞漢是眾人推舉的「城主」,他是牧師出身,但後來放棄神職,來到此地為貧民服務。帳棚城採行民主制度,所有事務和誡律經大家同意後實施,例如分攤清潔工作,不得吵架打架,晚上十點以後不得吵鬧。

 這裡的居民有墨西哥裔、非洲裔、波蘭裔和純種白人,他們的共通點是長期失業,也沒有資格領取失業救濟金,如果沒有帳棚城提供棲身之地,這群人只有流落街頭當遊民,但在這裡,他們找到一絲希望。

 然而現在連帳棚城本身也難保,海洋郡當局要求住民遷離並拆除房屋,幸好一位律師免費替他們出面交涉,要求郡政府在拆遷之前先成立一個專案收容中心,目前此案進入法律訴訟程序,官司已經一路打到新澤西州最高法院。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是寫的是美國遊民大學生的出現。不穩定的派遣工作,非正式工作,使這群大學生在經濟蕭條時刻,面臨裁員,也頓時失去生活經費。開始被迫在校園或同學家的沙發上四處棲宿,等著他們的,是輟學,還有還不清的學貸。....

 

Adam Turl looks at the growing numbers of homeless and hungry college students trying desperately to make ends meet--and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exploit them.

August 16, 2010

A shocking new trend is developing at college campuses across the country (Jonathan Greenwald)

AS THE mainstream press frets that the much-touted "economic-recovery" appears to have lost steam, the economic crisis continues to escalate for ordinary people.

With official unemployment holding steady at 9.5 percent (real unemployment is much higher), and with the state budget cuts producing yet more tuition increases, a growing phenomenon is sweeping the nation: homeless and hungry college students.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