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6 01:33  中國時報  【本報訊】

  為了驅趕萬華地區的遊民,台北市政府寒流來襲的時刻,在深夜十一時灑水;這是二十一世紀的台北,還是十九世紀狄更斯筆下那個殘酷的倫敦市。

     狄更斯膾炙人口的/聖誕頌歌一書中,描寫一位一毛不拔的守財奴「施顧己」,他認為窮人都是活該、不值得幫忙,曾經對著請求聖誕樂捐的志工說,「如果他們情願餓死,那就死算了,可以減少一些多餘的人口---」。

     「施顧己」的想法,反映的是資本主義開始成形的英國,當時別說沒有社會福利,甚至連貧窮、找不到工作,都被當做是犯罪。

     令人意外的是,「施顧己」如果活在今天的台北,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可能會成為他的知音,應曉薇不但建議市政府向遊民身上灑水,質詢時還說,「這些人惡劣到極點,大部分都是好逸惡勞的人聚集在該處當遊民。」這和十九世紀的倫敦觀念相似,因為好吃懶做才會變成遊民,因此是自作自受!

     沒有人自願成為遊民,根據去年首份遊民研究報告,七成遊民是老殘病弱,無法回到就業市場的人;遊民的形成也和經濟不景氣有密切關係,一旦長期失業率居高不下,很多人最後可能就走上遊民之路,這是每個現代國家都要面對的社會問題。

     比應曉薇離譜的是台北市政府,竟然試圖靠灑水驅趕來解決社會問題,背後的心態令人不寒而慄,難道說,只要看不到,窮人就不存在了!

     萬華遊民問題由來以久,周邊商家及住戶確實受衝擊,值得同情,但政府必須耐心研商對策,如果只能採取冬天灑冷水這種廉價的作法,還有需要政府存在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