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潑遊民 潑在居住正義身上
當代漂泊:社會製造流浪 立法請鬼開藥單

孫窮理 (苦勞網特約記者)責任主編:樓乃潔

2011/12/31苦勞報導  

 2011年最後一天,日前在網路上公佈台北市議員應曉薇要求用灑水方式驅趕遊民影片的當代漂泊協會,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批判政治人物用製造社區與遊民對立的方式,忽略「製造流浪」的社會結構,並提出停止驅趕遊民、放寬收容標準、人性化收容,以及提供露宿者租金補助、協調空屋出租,以及提供社會住宅等主張。應曉薇主張訂定《街友法》、而在事件之後,北市表示將催生《遊民收容輔導自治條例》,當代漂泊認為,讓這些對遊民不友善的政治人物來立法,那是「請鬼開藥單」。

6605289999_6ff9b904ff.jpg當代漂泊:以為潑冷水就看不到窮人、看不到遊民;真正看不到的是真實的台灣。(攝影:孫窮理)

台大城鄉所所長黃麗玲以日本大阪大學教授水內俊雄今年十月在台北的報告指出,日本以《無家可居自立支援法》的架構,用「生活保護制度」與「無家可居對策預算」雙軌協助遊民,利用民間的空餘屋,用很低或者免費的價格提供給遊民在一定期間居住,它的特色是「分散化」、「小型化」,形成一種「社會住宅」政策,可以避免標籤化的問題;韓國政府也以市價買入老舊私人住宅,裝修後以很低的租金,提供遊民居住;對比台灣對遊民收容的思維落後,對於有居住需求的人,提不出對策;此外,黃麗玲也認為,政府必須要提出「足夠生活薪資」的勞動政策,而不是只注重表面的就業數字。

「差異應該是城市鮮活的血,而街道與人行道是都市中最有活力的器官」台大城鄉所教授畢恆達拿出一張張台灣的都市設計成弧形、圓型、傾斜、中間加上障礙物公共座椅的照片,指出,這些公共傢俱以「形式美學」來行使社會排除,「這不是向貧窮挑戰,而是向『貧窮的人』挑戰」畢恆達說,市議員把房價歸罪於遊民(相關報導),這是在新自由主義之下,將一切的房地產及空間都化為資本,只要阻礙了資本累積,就要除之而後快,而不是讓差異共存。

政大社工所教授王增勇認為遊民問題「是居住正義最清楚的指標,是一面照妖鏡」,最近以「居住正義」為名,通過了「住宅五法」,而這一次「潑水事件」,王增勇說,「這是給居住正義波了一盆冷水」,尤其是「社會住宅」,還是以經濟能力為基礎,沒有能面對最急迫的問題,就同日本、韓國一樣,王增勇說,美國紐約市也是由政府購置大量廢棄的住宅,讓遊民依照需求住進去,「我們必須把他們視為一個人加以保障」,王增勇以「照顧住宅」的概念,提出社會住宅的想法,對於遊民必須要有超越現在收容的更多元的照顧方式,「我們如何對待他們,就反應我們社會如何看待人的價值」王增勇說。

當代漂泊的遊民阿寶現身說法,表示自己在腳受傷之後,被送進收容所,等到痊癒到一定的階段,收容所就要求他必須去工作,不過他的體力仍然無法負荷,如此就沒有辦法繼續待在收容所,又再度流浪街頭;當代漂泊執委李宛真說,在這些暫時性的收容所裡,遊民沒有自由、入住的身份也有很多的限制,大多數遊民可以做的工作,都是臨時性的,像是舉牌、陣頭、清潔…等臨時工的性質,沒有勞健保,就會被認為沒有工作,而失去入住臨時收容所的資格;此外,李宛真也認為,只用「臨時收容」的方式,不是一個好的辦法,集中的機構,也很容易因為標籤化,而遭到居民的反彈,像是2008年,台北市政府曾經規劃一棟房屋打算作為「一日宿」提供遊民過夜,卻因為當地居民反對而沒有辦法推得成。

至於立法的問題,李宛真說,不是立了一個法就可以解決問題,而且現在這些政治人物的思維是這個樣子,立法難免「請鬼開藥單」,如果要立法,就必須先了解遊民的現狀,需要經過調查、公聽,要了解「製造流浪」的社會結構,針對問題提出方法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