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9  聯合報

記者廖珮妤/台北報導

新聞連結:

http://www.udn.com/2014/4/19/NEWS/DOMESTIC/DOM2/8622117.shtml?ch=fb_share

北市社會局昨天至市議會進行「遊民安置輔導自治條例」專案報告,會間市議員王正德語出驚人表示,市府投入很多資源協助遊民,但遊民卻吃定別人,因為他們很多是「潛在的神經病」,輔導遊民就像「餵野狗一樣,會愈餵愈多」。此言引發學者、社福團體不滿,直呼「太離譜」。

北市「遊民安置輔導自治條例」剛上路,社會局長王浩昨受市議員應曉薇之邀,進行專案報告,討論萬華區艋舺公園遊民安置輔導情況。

王浩表示,艋舺公園確實常有民眾聚集,不過大部分都非北市列管遊民,真正會在那夜宿的,大約60多人,如果遊民願意到收容中心、安置場所,社工都會給予必要協助。

會間列席議員王正德說,萬華地區就是社福機構太多,才會聚集這麼多遊民,就像餵野狗一樣,愈餵愈多。如果政府給予協助,遊民卻不願回歸正常生活,那就是「吃定別人的神經病」,衛生局應找人去鑑定,安排他們接受治療。

王正德說,大家都在講遊民人權,誰在乎當地居民的人權。對於一些喜歡酗酒的遊民,應用一輛移動式臥鋪車,讓他們睡,載到陽明山上,睡飽自己走下來。

語畢現場官員一陣靜默,會議主席應曉薇則緩頰表示,「王議員發言不要列入紀錄比較好。」

對此,王浩表示,社會局會盡力照顧好每位民眾,了解大家的需求。

衛生局則說,精神鑑定有一定流程,需專業醫師評估。

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戴伯芬說,民意代表有此錯誤觀念非常糟糕,「根本不了解民生疾苦」。遊民出現是社會、經濟結構性問題,許多遊民都有工作,只是在高房價的壓力下,無力購屋、流落街頭。

戴伯芬表示,民代不去檢討政府不負責任、不公平的住宅政策,反過頭怪人民,實在荒謬、離譜。

長期照顧街友的基督教恩友中心執行牧師李政隆說,街友背景不一、淪落街頭原因複雜,曾輔導過一名個案,在國外事業很大,返台後卻經商失敗,餐風露宿,根本買不起房子。他希望大家要有同理心,不能自以為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