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1     標題2     標題3     標題4 

目前分類:漂泊新聞 (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勞委會「發紅包」春節臨工 開放3000名額

最多賺12240 勞團批治標不治本

2011/ 01/08 蘋果日報

陳嘉恩╱台北報導

失業率雖已降到5%以下,但預估仍有約50萬人會在失業情況下過年。勞委會昨宣布續辦「暖冬臨工專案」,即起提供3000個名額給4565歲的中高齡失業者,在農曆年前到地方政府或非營利組織打工515天,年前最多可有12240元入帳,且適用對象首度擴及遊民。

但勞團批評,這些人過完年後仍失業,發紅包政策無助解決長期失業;目前失業的民眾說,短期工作無意義,想要找長期穩定工作。

遊民失業者適用

勞委會去年初首度辦「年關臨工專案」,補助5301名中高齡失業者年前到地方政府和非營利組織工作10天;但受景氣好轉影響,勞委會去年11月宣布停辦,但職訓局長林三貴昨說,考量仍有許多弱勢需照顧,決定續辦。

勞委會官員說,暫定3000個名額,有需要會再增加,對象以4565歲且失業1年以上的中高齡失業者為主,今年也新增經就業中心評估認定須要協助者,例如遊民,也可申請。這是因去年有遊民抗議說,也想參加臨工案,今年才新增此項。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11/05

中廣

台中第一家完全由街友服務的商家(培力商店),上午在台中火車站出口旁,熱鬧開張,市長胡志強主持揭牌儀式,感謝各單位促成,一起為街友創造生活契機。胡志強當場品嚐也購買店內販售的狀元糕,麻芛太陽餅等商品,以行動為街友打氣。失業兩年,在店內現炸黃金泡菜餃的街友賴先生說,天天工作很快樂。(寇世菁報導)

為能讓更多街友有重新出發的機會,台中市政府積極結合民間資源,在火車站創立台中第一家完全由街友服務的商店食尚新台中培力商店,由財團法人龍眼林基金會營運輔導。第一批經過訓練,進駐商店的街友約十人,每天兩班制,工作十小時,站在第一線,銷售太陽餅,狀元糕,鳳梨酥,黃金臭炸餃,甜不辣,花枝丸等扮手禮和商品。試營運兩個多月,街友脫胎換骨,四十四歲的賴先生說,失業兩年多,過去做過自助餐生意,負責現炸黃金餃,對自己手藝很有信心,他說,天天站在油鍋前,工作好快樂。

市長胡志強應邀為培力商店揭牌,感謝台中火車站站長林景山提供場地,各單位協助,一起寫歷史,創造街友生活新契機。胡志強很捧場,一一品嚐店內商品,也購買狀元糕太陽餅等扮手禮,呼籲民眾以用行動,為重回職場的街友打氣。

台中火車站長林景山表示,早期車站周遭很多遊民,隨地躺下,喝酒吃東西,製造環境髒亂,民眾觀感不佳,市府驅離,街友流竄,火車站提議提供地點,讓街友當老闆,促成培力商店,果然試營運幾個月下來,火車站前街友文化和過去截然不同,如果營運成功,其他火車站也會跟進,一起幫助街友改變生活形態。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10/10  中國時報 

黃文博/台南報導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街友到教會排隊等待收容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台南市也有這樣的免費「街友旅館」,已收容上百位南來北往的街友,三教九流各種人物都有,包括最近來了一位落魄的副總經理,大夥都有不堪回首的人生經歷,也期待有一天幸福能再度來敲門。

十多年前,藏傳佛教噶瑪噶居仁波切出關時,突然覺得很餓,他將心比心,聯想到淪落街頭的街友們,經常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於是下定決心要幫助街友們,在台南市中山公園附近租了房子,並成立「蔣揚慈善基金會」專門照顧街友。

這些年來,蔣揚基金會幾乎訪遍台南市各公園、街頭的街友,並在公園北路成立街友服務處,建立了一千多名街友的資料,平均每月服務六十到九十名街友,提供沐浴場所和三餐,每月都會有卅名左右的新臉孔出現。

前年底,基金會在公園南路巷內,租了一處可收容廿六人左右的舊式三合院平房,讓一些行動不方便和生病的街友有個避風港。現在街友只要流浪到台南市火車站,自然就知道有免費的街友旅館,雖然這裡睡的是通舖或簡單的單人床,但可以沐浴,夏天有電扇吹,比睡公園強得多。

兩個月前,街友旅館入住一位今年四月時還是大陸某台商鞋廠副總經理的男子。六十三歲的他來尋求幫助時,一時還不能適應自己淪落成街友的處境,情緒上出現激烈反應,且有高血壓病史。志工「蔣老師」安排他住進街友旅館之後,他就跟《當幸福來敲門》的電影主角一樣,每天外出找工作,想要東山再起。

蔣老師深入了解才知道,這位在製鞋業風光幾十年的副總經理,沒料到會在今年四月間,被他的合夥人兼好朋友惡性倒閉,一無所有地回到台灣,離婚的妻女都不理他,一夕之間從天堂跌落地獄。他大病一場之後淪落街頭,住進街友旅館尋求機會,上周竟病死醫院,遭遇令人不勝唏噓。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10/08  蘋果日報

曾佳俊╱台北報導

台北縣板橋車站從今年四月百貨業者進駐後,地上二樓、車站大廳與地下一樓重新裝潢大變身,富麗舒適的空間吸引大批人潮逛街用餐,不過地下二、三、四樓的停車場卻有如另一個世界,因街友聚集,環境變得髒亂惡臭,近來天氣轉涼,聚集的街友越來越多,女性民眾驚恐說:「真的很害怕!」

兩個世界

台鐵、高鐵及捷運等三鐵共構的板橋車站,每天進出旅客估計約五萬人,今年四月環球百貨得標進駐,花費近億元重新裝潢一、二樓與地下一樓,吸引民眾購物用餐,地下二、三、四樓作停車場,台鐵發包委由另家公司管理

停車場四處酒瓶

 

 地下二樓停車場樓梯間猶如廢墟(左圖),有街友席地而睡(右圖),周遭混雜著尿臭味。

地下二樓停車場樓梯間猶如廢墟(左圖),有街友席地而睡(右圖),周遭混雜著尿臭味。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010/10/06 中國時報

盧郁佳(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日前公布,台灣「只租不賣」和「中繼住宅」的社會住宅比率不到一%,香港則是二九%。台灣住屋市場放任炒房者弱肉強食,率獸食人,苛酷可見一斑。

華爾街有項判斷房市是否泡沫的常識指標:一般房價如為當地平均年收入三至五倍,算是正常;如超過六則視為泡沫。由此看來,台北房價多年來脫離現實,淪為投資客炒作工具,造出「房價漲、薪資不漲」怪像。

這種痛苦越演越烈,將來會是什麼狀況?美國地產泡沫就是明鏡。《M形社會:白領的新試煉》作者、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寫於二○○一年的臥底紀實報導《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揭露了高房價、低薪資脫鉤的恐怖極限。

她隱瞞博士、時代雜誌專欄作家身份,找洗碗、清掃工作,想知道這些人面臨的際遇。聽說明尼亞波利斯極缺工人,她前往求職,卻發現真相:雙子城前一年房價暴漲,房租居高不下,薪資卻極低,甚至無法打平房租,導致缺工。

書中敘述,外勞集體同住擁擠單位,要等有人去上工,才能空出地方躺下睡覺。本國人也好不到哪去,許多人勉強棲身拖車,甚至睡在汽車上、借同事家梳洗,撐住正常的假像。超市開恩讓她停在停車場,她感激涕零,因睡覺不必再擔心被打劫、強姦。

遊民的定義是無屋,這些人卻是有固定全職工作的遊民,只因為低薪追不上物價、房租。作者到沃爾瑪大賣場上班,全薪竟付不起房租;申領食物券,還從社工處得知,她並非唯一申請救濟的沃爾瑪員工。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9/10 苦勞網 公共論壇

小D 台灣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學生       

責任主編:張心華

資料來源: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4451

擬代表綠黨參選台北市萬華區市議員的宋佳倫(十夜),日前以號召夜宿萬華艋舺公園的方式,抗議台北市政府以舉辦花博與「整頓市容觀瞻」為名,使用警察強制驅離與勸阻物資佈施等方式驅趕長期露宿該處的遊民。而在夜宿活動當天晚上,十夜與數個贊成肅清遊民的當地里長就「無故驅趕遊民是否適當」一事發生口角衝突,並且成為隔日某些平面和電子媒體的報導內容之一。

這件事情也在某些公共討論平台以及十夜個人的競選部落格上引起了一些迴響。其中有部分的論點認為,遊民外觀骯髒邋塌有礙觀瞻、因為懶惰而拒絕政府的安置與輔導、選擇遊手好閒且不務正業,因此其處境完全是咎由自取;遊民的行為不檢更成為治安死角與犯罪溫床,是威脅善良市民安全的不定時炸彈。因此任何能使遊民消失於視線之外的方式都是合理、妥當的行為。遊民作為沒有任何社會貢獻的秩序破壞者,至此不再享有任何普通人應有的人權與法律保障,成為人人得而不擇手段除之後快的過街老鼠。

我想,身在信奉自由市場經濟與個人選擇決定論的台灣,言及「社會正義」、「同理」、「包容」等詞彙,可能並無法貼近所謂的現實生活與主流民意。而我亦不想試圖否認遊民作為一種被標記的身分,就中產階級的標準而言確實造成公共衛生、社會安全;以及最重要的,市容觀瞻問題。因此遊民確實應該消失於社會之中。但也正因身在此謹守市場競爭優勝劣敗規則的社會,我們都了解任何的決策過程都應考量最大投資報酬率與成本效益問題;若想貫徹個人主義的價值觀,此種工具理性的徹底發揮就必須是一切措施施行基準,而無關乎任何人道關懷的高尚標準。據此,怎麼樣的方式才能真正將遊民永遠除之而後快,並將安居樂業的都市還諸於所有居民,恐怕才是除了眼不見為淨的驅趕之外,更能符合「目的→手段」之理性思考的方向。

遊民的存在已經是非常普遍且存在已久的社會現象,甚至可以說與都市的發展齊頭並進。遊民所標示的是一群在經濟條件與其他社會背景上最為底層,以至於連固定居所與穩定工作都無法取得的弱勢者。並且因為都市在剩餘資源、救濟措施與公共空間的集中特性而選擇棲身於其中。根據台大城鄉所的研究,遊民的成因有非常複雜的因素。但究其為何無法與普通人一樣藉由工作而取得足夠支持基本生活得經濟條件,自我放棄並非充足的解釋理由。相對的,遊民往往因為家庭背景的不健全或經濟情況惡劣,而無法取得足夠的教育資源以及進入就業市場的門檻;或者是因為工殤以及中高齡長期失業而只能以四處打零工的方式勉強維生;除此之外,社會對於遊民普遍的負面印象與不友善的態度,更是造成其自我放棄的惡性循環的主要因素。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9/09 台灣立報

社論

國際花卉博覽會即將於11月登場,台北市政府以「整頓市容觀瞻」為名展開嚴打行動,指示警方驅逐艋舺地區的遊民和流動攤販,根據媒體報導,這是為了「避免遠從海外前來的嬌客受到驚擾」。

台北市花博以「美麗的力量」做為總體標語,宣稱要讓台北向全世界綻放,吸引世界走進台灣。然則,在向外開放的同時,我們看到的卻是對內緊縮的政策。遊民和流動攤販首當其衝,因為「不美麗」,遭到第一波掃除。然則,眾所周知,遊民和流動攤販的存在,不管是從經濟上、文化上或是社會學上而言,都早已是台北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早在花博之前就已經存在,而且是比起很多花花草草都還根深蒂固地存在。遊民用自己的方式品味動盪的自由,流動攤販為台灣的地下經濟默默做出貢獻,積沙成塔地養育很可能是未來國家棟樑的子女。

一方面擴大開放,一方面對內緊縮,這不禁讓我們想起歐洲羅曼人(Les Roms,即一般俗稱的吉普賽人)的命運。歐盟從最早的6國擴張到25國,包括納入東歐前共產集團國家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讓這兩個國家的百姓取得歐洲公民的身分,得以自由旅行於歐盟各個國度,雖然居留權還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原先就有許多傳統上居無定所的流浪民族,隨著歐盟的擴張,他們理所當然向歐洲其他國家移動。目前在法國內部就估計大約有1萬5千羅曼人紮營,流浪似乎就是他們的宿命,也是他們習慣的生活方式。法國一般就稱他們為「旅人」(gens du voyage)。

不幸的是,法國境內由於相繼發生幾樁治安事件,總統沙柯吉和內政部長歐特伏(Brice Hortefeux)為了安撫人心,也為了媒體效應,竟拿這些「旅人」開刀,於是羅曼人的紮營點被破壞,流浪者家庭紛紛被驅逐或強制遣返。法蘭西當局以國家暴力驅逐「旅人」,連法國公民也看不下去,近日來各大城市爆發盛大遊行示威,譴責公權力的粗暴,批判沙柯吉政府背叛法國大革命人權立國的精神。

相較於法國公民力量的反彈,台北市民的冷淡、無作為,更加令人不安。台北市的遊民其實與羅曼人有類似的命運,他們多半因為無住屋、無業、無身分而陷落於社會的底層,在市場經濟的法則中,成為被邊緣化的弱勢者,成為被歧視的對象。為了花博的「美麗」,遊民和流動攤販被驅逐,台北市民竟視之為理所當然?於今,台北市新生高架橋採購弊案持續發展,花博的各項花卉和工程採購,恐怕也將成為檢調深入查訪的對象,「美麗的力量」已經變色。然則,真正讓美麗的力量變為醜陋的,恐怕是市府對弱勢者的暴力,以及市民對弱勢者人權冷漠!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9/08 自由時報

戴瑜慧、郭盈靖

是的,遊民不美觀!那掩不住的悲傷容顏,配不上花博該有的歡樂節慶氣氛。那一個個寒傖,包著睡袋雨衣的家當,更是礙眼,無言的戳破台北城的富裕假象。

自以為承辦花博是青史大事,為了選舉更是熱血沸騰的市政府,在只准成功的命令下,祭出了前所未見的國家暴力手段,務必將「丟人現眼」的遊民,限期掃蕩出城。這樣的鐵腕,頓時讓台北花博,得以和北京奧運、南非世足齊名。不過這個名聲,是獨裁者的名聲。北京奧運以流血方式驅趕遊民、農民工、蟻族。南非警方甚至祭出格殺令對付窮苦的遊民、外國移民和街頭小販,而遭到國際特赦組織的公開譴責。一場台北花博不僅將台北人權指標急速降級到與獨裁政權等級,更是大步倒退到戒嚴年代。因為在戒嚴時期將遊民視為犯罪者,可由警察任意取締的政策,在民主化運動之後,已於一九九四年廢除。

為了驅趕遊民,北市府竟「情商」善心人士,暫停發放便當。或許官員不知,這一狠招,打擊面已遠超遊民。因台灣目前有許多失業者、老人、婦女、因疾病無工作能力者,因身無分文,而與遊民一起依靠每日的救濟食物維生。第二,這招將人當做流浪貓狗驅趕的方式,或許有效,卻是狠毒非常。直是要將最底層人群的生路截斷,成為消失不礙眼的路旁餓死骨。第三,除了斷絕食物來源,台北市政府更不斷的惡意沒收、丟棄遊民的包裹家當。這些家當都是遊民求生存的基本物件,包括保暖睡具、衣服、雨具、藥品、驅蟲劑等。任何一個物件被沒收,都將嚴重影響其生存機會。因為一旦著涼感冒,慢性病的藥物中斷停用,被健保體系排除在外的遊民,面臨的又是新的生死關頭。

「花博會營造出一個超越政治、跨越種族的美麗彩花新視界」,這是郝市長在花博官網寫的祝願。然而,我們看不到市長允諾的多元寬容新視界,卻親眼見證了政府官員為了選舉,「超越預算、超越做人分寸」的獨裁與虛偽。當代漂泊協會與遊民行動聯盟強烈要求北市府立刻停止驅趕、停止沒收、停止騷擾等所有迫害底層人民生存權的暴力行動。

(完整版請見「當代漂泊」官網http://homelessoftaiwan.pixnet.net/blog,作者分別為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大眾傳播與媒體藝術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遊民行動聯盟召集人)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9/06 中國時報

張舒婷/台北報導

近來調整基本工資、派遣勞保法等話題炒得沸沸揚揚,讓派遣相關話題再度受重視。主計處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人力派遣業員工數突破十萬人,比去年同期成長近兩成。人力銀行的統計也發現,目前金融保險業、電子資訊業、製造業對派遣員工的需求最高,其中又以第一線的技術員、業務為大宗。

主計處「九八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指出,臨時性與人力派遣工作型態已佔整體勞動力的五‧○五%,高於九七年的四七八%。一四人力銀行的資料亦顯示,願從事派遣的上班族,從二○○七年的八萬二千六○○人,激增四成至二年的十一萬五千八三八人。

主計處的統計指出,今年一到六月,平均每月人力派遣業員工數為十萬零三三六人,與去年同期的八萬五千八百人,成長約十七%。

主計處官員進一步分析,去年上半年仍受到九十七年金融海嘯的餘威所影響,各業別受雇員工普遍銳減,故人力派遣業員工數也相對下滑,直到今年,就業市場才有復甦跡象,派遣職缺數也隨之上揚。

四派遣中心營運長吳麗雪表示,內部資料庫剛出爐的數據指出,今年八月派遣工作數達三二萬筆,比去年八月的兩萬筆上升六十%;目前最需要派遣員工的五大產業,依序為「金融投顧及保險業」、「電子資訊相關業」、「一般製造業」、「一般服務業」與「批發及零售業」。

若以職務區分,則以「操作技術類」為主,佔了近四成,其次為業務銷售類(二八%)、金融專業相關類(十二二%)、客戶服務類(八七%)與行政總務類(三八%)。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9/07 中國時報

【本報訊】

台灣的住宅市場與政策,從來沒有如此混亂。一方面,原本以民間建商提供的住宅,菁華區價格飆漲,各區域價格差異拉大又混亂;另一方面,政府為回應房價飆漲引發的社會問題,除了國宅重出江湖外,政府也宣布要在台北市菁華區,興建公益出租住宅。不過,政府該作的遠多於此,現在,該是政府推動社會住宅的時候了。

對財政部國產局日前宣布要把台北市內湖與大安區菁華區的三筆土地釋出,以設定地上權方式,採公益性招標,興建只租不賣的銀髮族住宅、學生宿舍及一般住宅,租金則暫訂為低於區域行情的價格。對財政部這項政策,特別是只租不售的作法,我們深表贊同與支持。但政府的整體住宅政策不能只有這樣。

回顧過去一甲子的台灣住宅市場,政府幾乎可說「毫無政策」。政府完全放手,國內的住宅幾乎全部由建商興建出售,勉強稱得上「半套政策」者是國宅政策。但這種由政府找地、興建、再出售給符合某一標準資格之民眾的國宅政策,卻是問題叢生。除了因政府興建,品質控管差外,因為採出售賣斷方式,雖然對購得較低價國宅的民眾而言,是獲利多多,但政府卻陷入不斷找地、興建的循環中,手中籌碼日益減少。終是無以為繼,國宅走入歷史。

至於這廿多年來,或是為因應房價上漲,協助民眾購屋;或是為挽救房地產與經濟景氣,鼓勵民眾購屋以拉抬房地產,政府陸續推出首購房貸、優惠房貸、青年購屋貸款…等政策,則根本稱不上一個住宅政策,充其量只是在毫無住宅政策下,推出修修補補的小作為罷了。

讓我們先看看其它國家的住宅政策吧。與台灣同樣是華人、同樣有「有土斯有財」觀念的新加坡,就未如台灣般,發生高房價引發的社會問題,主要原因就是星國政府的建屋局,提供近九成住宅給民眾;對低收入者,則有政府興建的住宅可租用。另外一個華人地區香港,雖然大家認為香港房價不斷創新高,一般民眾恐難有立錐之處,但事實上港府有一套行之多年的公營住宅政策,近半民眾住在所謂的公屋內,較低收入者則是向政府承租公屋。

即使是英國,雖然在金融海嘯中,外界的印象是英國房價亦炒作翻天,但事實上英國政府的住宅政策,仍有由政府提供住宅租給較低收入者,而且承租政府公有住宅者達二成。德國則有所謂的福利房,由政府興建高品質的住宅,並以低價租給需要的民眾,但如民眾收入超過某一水準,則要退租,否則就要以市場行情向政府承租。瑞典有政府直接投資興建的住宅,日本也有「住宅公團」興建房子提供給需要的民眾。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9/07 台灣立報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

為了11月即將到來的「國際花卉博覽會」,台北市政府大規模驅離萬華區遊民,綠黨市議員候選人宋佳倫在網路發起「夜宿街頭」抗議行動,要求市政府重視遊民人權。

1日晚間,宋佳倫與朋友一行7、8個人帶著行囊前往萬華龍山寺,準備夜宿。宋佳倫看到清潔人員正在用水清洗,以這種軟性方式驅趕遊民。遊民表示,以往都是一天清掃一次,現在卻是一天清洗3次,早、中、晚一次4小時,遊民只得離開。

宋佳倫氣憤質問,這裡有這麼髒,需要一天洗3次嗎?市政府這種浪費水資源、人力和金錢的方式,只為了維護台北市門面,驅趕城市裡最底層的人,會不會太誇張。1日晚間在艋舺公園,附近幾名里長帶著黑衣男子前來關切,雙方甚至爆發口角,里長強調:「我們都支持市政府的作法!」

除了以清理為由進行驅趕,據報載,台北市政府要求固定在當地發放便當的慈善團體不要過去。長期關心遊民議題的「當代漂泊」成員郭盈靖表示,台北市這種做法簡直回到戒嚴時期,過去政府對遊民的態度是以警察取締,把他們當成不法份子,雖然現在「台北市遊民取締辦法」在1994年已改為「遊民輔導辦法」,但政府的態度始終如一。

郭盈靖氣憤地表示,台北市政府帶頭驅離遊民,是相當獨裁與殘酷的作法,阻斷遊民的生存機會。「市政府花了1百多億把台北市打扮得漂漂亮亮,為什麼不是拿出1億打造社會住宅,讓打零工的遊民有個棲身之處?」

萬華地區遊民結構特殊,多是上了年紀或是疾病纏身的遊民,要進入就業市場比較困難。郭盈靖強調,補強社會福利才是積極的作法,而非只想把他們藏起來就好,「更何況花博又還沒到!」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7/23 聯合報

張鐵志

引用自: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741396.shtml#ixzz2cbe2jG91

上海世博在海峽那頭進行,台北也正在熱烈籌備年底開幕的「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只不過一頭熱的似乎主要是台北市政府,市民多半不太關心,不少人則認為預算高達一百廿八億的昂貴花博是「花而不實」。

花博宣稱的三大目的是:一、表現園藝、科技與環保之技術精華;二、達成減碳排放等環保目標;三、結合文化與藝術之綠色生活。但市府的許多作法根本與其宣稱理念背道而馳。

首先,這個號稱生態與綠化的活動,卻移植了一千多棵美術公園及中山公園的樹木。這種砍樹種花的邏輯,以及興建大量花俏的展館(和可笑的行動巨蛋)來展現減碳排放理念的矛盾邏輯,令人難以苟同。如果這一百億預算拿來種下成千上萬的樹,不是更能綠化城市、降低排碳嗎?或者,如果能將二○二兵工廠溼地規劃為一個生態園區,不是更能成為我們呈現給世界的一個美麗城市奇蹟嗎?

再者,如同上海為了世博拆遷成千上萬戶人家,台北花博也為了興建花博場館搬遷圓山站附近四十九戶老舊住家。官方理由是為了塑造花博重要入口意象,所以要變更雜亂窳陋之公有土地。於是,為了一個短期活動,竟然要強迫弱勢公民搬離一生的居所。

此外,花博強調文化與藝術,並徵求民間舉辦六千場與花博主題相關的藝文活動,但這種為了政府目標大規模動員資源推動的文化活動,讓人真以為這是威權上海。尤其文建會在二○一○年度的預算只有九十二億,故花博的預算比文建會還高。顯然,這種目標集中的大型歡樂節慶反映了官方文化想像的貧乏;他們追求的是文化節慶化、城市奇觀化,剝奪這些資源被用在更多草根的、長期的文化實踐的可能。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0/09/02 自由時報

李昭陽

看到北市政府為花博整市容,下令由警驅逐艋舺遊民和流鶯的相關報導,著實令人感到十分憤怒!北市花博的憎惡事件又添一樁!

偽善的馬團隊、北市政府,為了花博砸了上百億納稅人的血汗錢,大興土木,把原本好端端的圓山地區,搞得亂七八糟,這一兩年來除了噪音、封街阻路,現在又要趕走艋舺無辜民眾!筆者走了二三十個國家,從進步到落後,哪個國家沒有遊民?哪個國家沒有流鶯?常飛世界各地的人,應該不難發現其實台灣的遊民很少,而今花博以擾亂觀光客與市容為由下驅逐令,試問遊民與流鶯何辜?

去過美國紐約,大家一定對紐約地鐵站的遊民印象深刻,偶爾觀光客還會看到遊民耍Kuso,在面前擺上寫著:「dirty joke, one dollar 」(一美元,黃色笑話一則)的牌子;去過德國柏林,無政府主義者或一般遊民,牽著狗在車站間穿梭,偶爾跟觀光客討根菸抽;去過西班牙馬德里,吉普賽遊民以看手相為由,藉機跟觀光客要錢;在印度,遊民是大宗,也是觀光的重點之一。遊民在世界各地,是個存在的事實,也是外來觀光客旅遊體驗的一部分。

相較於其他國家的遊民,台灣的遊民顯得害臊許多,關於他們的負面新聞,幾乎少之又少。在台灣這個媒體如此發達的小島,要是出現遊民擾民事件,肯定是會上報的,但我們卻很少聽聞。而今天馬政府、郝團隊,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以曾舉辦過大型國際花博會的荷蘭為例,荷蘭的紅燈區是舉世聞名的。但也未曾聽聞因為辦花博而掃蕩遊民,紅燈區歇業的情事。而今天馬、郝團隊,卻要為了花博,剝奪老百姓生活與工作權,這是民主國家應有的表現嗎?

哪個國家沒遊民?哪個國家沒流鶯?馬、郝團隊要創造台灣無遊民、無流鶯的假象,抹殺台灣真實的一部分,也更讓國際看出台灣政府的偽善!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9/02 中國時報

本報訊

引用自: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2x112010090200442,00.html

市府為了花博將在十一月登場,開始進行「整頓市容」的嚴打行動。這一拳,竟然打在萬華遊民身上。原本以為只有極權社會才會發生的嚴打驅趕遊民行動,竟活生生在台北上演。

大陸在北京奧運期間,為了在全世界面前展現中國的富裕及風範,所有「有礙觀瞻」,影響「國家形象」者都被禁絕。遊民、乞丐、甚至民工,都被趕到黑暗角落,放回老家去。現在,這招把戲也由郝市府展開。

遊民,原本就是存在於萬華的現象;主流強勢的社會意識,當然認為遊民是「社會之恥」,必欲去之而後快。但,事實上遊民本來就是社會最弱勢的一群,如果其未違法,社會必須接受─或至少容忍;政府更不能將其等同流浪狗,視為對市容「有礙觀瞻」。

各國的大都會中,因為現代社會與經濟運作的因素,總會產生一些「非預期性」的現象與機能,也許是紅燈戶、也許是遊民、也許是乞丐。在一個開放社會中,對這些現象與機能,是以政府與民間力量聯合,輔導這些人重回所謂的「社會正軌」。要以國家機器的暴力掩蓋去除這些現象,只有極權國家才會幹此事。

台灣以民主奇蹟、重視人權為傲,台北更以多元、包容的城市為榮。市府是作了一個百分之百的負面示範。萬華的遊民一定很怨嘆,原來,不止是「天地不仁」,市府更是不仁。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0/09/02 中國時報

蘇緯政/北縣(研究生)

近來,北市府為了花博會,大舉對「街友」展開「驅逐行動」,處理過程不僅過於蠻橫,更有侵犯人權之虞。以萬華為例,日前,警方為貫徹市府「驅逐令」,連他們賴以保暖的紙板、衣物等「家當」全都清掉;甚至,竟然還拜託慈善人士暫停供應街友物資,如此不近人情的做法,儼然「苦民所苦」淪為口號。

街友們的「家當」,往往是他們生活必需品,如今被當作「廢棄物」強制清運,執法是否過當,不無疑問;此外,採取刻意阻絕各界對其物資供應,更有悖照顧社會弱勢的精神。不容否認,街友可能會造成環境髒亂、居民恐懼、有礙觀瞻等爭議;然而,街友的增加,似乎也反映了都市發展過程中,不論是高房價、失業率、親情疏離、棄養等隨之而來的問題。因此,市府逕行以強制驅離等不友善方式處理,可謂「治標不治本」的鴕鳥心態。

街友,是社會的弱勢族群,執政者必須找出問題核心與根源,認真反省並解決問題,以更友善的態度與作為提供協助,而不是以「眼不見為淨」的心態,將其逼到更黑暗的角落或轉移到其他縣市。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8/31 中國時報

張企群/台北報導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十一月登場,北市府已展開整頓市容觀瞻的「嚴打」行動,市府攤販遊民工作處理小組指示警方對萬華地區的遊民下達「驅逐令」,全力驅離龍山寺周邊及艋舺公園的遊民。由於驅逐行動於法無據,欠缺強制力,又未規畫妥適的安置收容場所,引發遊民不滿。

遊民與警方大玩捉迷藏,走了又來,還反嗆警方:「我們的本錢就是時間多,誰怕誰!」

花卉博覽會預估將吸引數百萬名海外人士來台,勢必掀起一股觀光潮,為避免外籍人士參旅期間,對台北市留下負面觀感,貽笑國際,市府從年初就針對流動攤販展開第一波嚴打行動;七月初,嚴打行動掃向萬華地區,衝著站壁流鶯和阿公店的拉客女子而來,雷厲執行下,流鶯和拉客女子都暫避風頭,昔日春色無邊的場景已不復見。

日前,市府攤販遊民工作處理小組指示警方展開遊民驅逐行動,對象鎖定萬華龍山寺周邊及艋舺公園聚集的遊民,要求警方務必讓遊民離開,不得讓遊民驚擾到遠從海外來的嬌客。

然而,由於驅逐令根本於法無據,警方只能勸離遊民,卻無從強迫他們離去,且片面要求驅離遊民,卻未規畫遊民安置或收容場所,只求「眼不見為淨」,治標不治本,導致遊民去又來,和警方大玩捉迷藏。

據了解,當地警方為達成驅離任務,連日來費煞苦心,日以繼夜投入大批警力,還特地情商慈善人士,暫停在艋舺公園發放遊民便當的善行;同時報請環保人員清運走遊民的家當,一些遊民擺放在公園的輪椅、睡覺用的紙板、碗盆、棉被、衣物等用品,都被環保依廢棄物清運掉,不少遊民在流浪後回到「家」時,看到自己的生活用品不翼而飛,還真是一陣難過。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0/08/31 中國時報

張企群/台北報導、朱芳瑤/台北報導

「遊民也有人權,憑什麼趕我們?」北市府下達萬華遊民驅逐令,當地遊民忿忿不平,他們自認露宿街頭不偷不搶,政府不幫忙就算了,為何還要對他們趕盡殺絕?

台北市萬華區堪稱是遊民的大本營,估計長駐的遊民約兩百人,其中近半數以艋舺公園和龍山寺周邊為家,青年公園和萬華火車站也有不少遊民聚集;廢娼後破舊的廢棄公娼館,也常有遊民夜宿其間。萬華地區的遊民街友,大部分靠行乞、撿拾破爛和善心人士的施捨維生,數十年來在街頭上討生活,已成為當地生活文化的一環,堪稱萬華地區「特殊景觀」之一。

廿多年前經商失敗,流落萬華街頭變成遊民的小陳說,他們早已過慣了自由自在的生活,與家人親友老死不相往來,街頭就是他們的家,遊民就是家人,大家髒在一起、臭在一堆,交情比家人更像家人,又沒礙著別人,為什麼政府連他們僅有的一點自由都不肯給,「難道我們遊民就沒人權嗎?」

艋舺公園老遊民王伯幫腔表示,他們就是愛過無拘無束的生活,白天乞討、做回收,賺個幾十塊錢,雖然經常有一頓沒一頓,到了晚上,和幾個遊民好友聚在一起喝個小酒,就是他們最大的幸福,如果政府連這點幸福都要剝奪,也太沒人性了。

萬華里長李昭成指出,遊民一直是當地最難解的社會問題,他們遊蕩街頭或聚集公園、捷運站,席地吃睡和隨便大小便的習慣,不時惹來當地住戶和過往民眾嫌惡的眼光,且有礙市容觀瞻。

聽聞北市府要驅趕龍山寺附近的遊民,人安基金會萬華平安站站長陳俊谷十分驚訝,他說,憲法保障人民居住遷徙的自由,除非遊民有違法的舉動,否則市府強制驅趕,恐怕已侵犯人權。人安萬華平安站就在龍山寺附近,長期服務街友,人安基金會發言人郭慧明說,遊民已是弱勢族群,北市府應以柔性勸導,或是規畫更周延、溫和的方式安置街友。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2010/08/31台灣立報

記者呂苡榕專題報導

十年前,圓山捷運月台對面的樓房外牆上,貼著英文補習班的廣告,教學生如何十分鐘背完一百個單字之類的內容。那些樓房位於飛機航道下,一直都處於限建狀態,屋頂只比捷運月台高不了多少。捷運外側是台鐵的平房宿舍和簇擁著它們的老樹,也許空間層次多元,當時,這裡的流浪貓很多。

這陣子因為花卉博覽會,附近的平房都拆了,準備改建為客運轉運停車場,同時新增許多建商廣告,宣傳即將到來的文化氣息。工地用鐵皮圍起來,某一天回家出了捷運站,幾隻小貓蹲坐在鐵皮前發呆,伸手去摸,小貓一溜煙鑽進旁邊的小巷,沒了這些平房與休憩空間,小貓卻仍兀自在同一個地方逗留。

誰的城市競爭力?

近年來「城市競爭力」成為口號,許多城市,尤其是亞洲城市,一窩蜂地希望晉身國際大都會,為了在全球化下站穩一個位置,城市汰舊換新,企圖塑造一種「品牌」,在國際上被看見。為了提升競爭力而做的建設,卻將許多屬於城市的東西,以一種「眼不見為淨」的方式排拒出去。

台大外文系副教授黃宗慧指出,現代都市發展至今,強調諸如乾淨、一致和便利等功能,尤其是「便利消費」。許多沒有再生產與消費力的物種,都會被驅逐出去。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流浪動物以及遊民。

黃宗慧表示:「流浪動物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動物為什麼會流浪,動物為什麼會存在於城市,都是人類造成的。」而《好城市,怎樣都要住下來》一書的作者廖桂賢也認為,我們把動物拉進人類生活,要求他們依人類的方式社會化,讓牠們沒有辦法依照動物的方式社會化,之後再把牠們丟回街頭,等於破壞動物原本的生存能力。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8/24 中國時報

戴瑜慧、郭盈靖

繼社會為內政部所公布的台灣貧富差距急速擴大,貧窮人數增加的數據感到震驚後,主計處連忙公布新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值」,期望以此「利多訴求」安定軍心。然而這份資料,已經清楚證明政府推動非典型就業的結果,就是直接造成勞苦終日,不得溫飽的工作貧窮(working poor)人口,將台灣推入惡性發展的「窮忙年代」。

在台灣,非典型就業直接造成社會兩極分化,也就是數據顯示的最高所得五%者平均所得,為最低所得五%者平均所得的六十六倍。而造成貧窮的主因已不再是二次戰後社會沿襲認定的懶惰或是特殊不幸(例如殘廢)。根據內政部數據,十萬八千戶的貧窮家庭當中,多達八萬戶因失業或從事非典型工作收入過低所致。也就是「勤勞致富」的年代不再,甚至已經淪為「越做愈窮」的「窮忙年代」。將近七十五%的貧窮家庭,是因為不穩定、低薪資、高風險的非典型就業而越做越窮,陷入終身與貧窮為伍的惡性循環,長期以往世代更無法翻身。

根據主計處九十八年統計,台灣從事臨時工作或勞動派遣等非典型工作的人口,已達六十八萬七千人,當中有將近三十萬人的薪資未達基本工資。根據台灣當代漂泊協會以及遊民行動聯盟的調查,因為過低的收入,導致目前已有許多人群被迫過著「有住無吃」或「有吃無住」的生活。亦即每個月數千元的收入,全部投入租一坪大小的隔板屋,食物部分則四處尋找救濟的便當麵包發放。另外一種情況則是用僅有的錢保吃,過著時常被驅趕,日夜擔憂人身安全的遊民生活。亦即台灣社會實際的貧窮問題已非侷限於貧窮線下的「低收入戶」,尚有「遊民群體」,陷入飢餓問題的「蝸居族」,以及一群隨時會跌入到此種困境的龐大「非典型就業人口」。

非典型就業不但直接造成極端的貧窮,更是典型的「勞苦終日、貧苦一生」。內政部公布最低人群五%的平均年收入六萬八千元,平均每月五千餘元的收入,對許多台灣人民,特別是台北居民而言,非常難以想像要如何過活。但目前四處觸目可見的舉招牌工作,就是這樣的高勞動、低薪資性質。舉招牌是許多貧窮朋友的固定工作。這項工作通常一周只有兩次(周末),一天八個小時,而其薪資更一路從九百元被削價到不到七百元,每個月八次,也僅有五千六百元的收入。有些貧窮朋友還因為在惡劣天氣中舉招牌而生病。

更值得注意的是貧窮問題已經衝擊到傳統所認為的社會中堅。目前的遊民生態已非傳統的老弱病殘,更已有青年遊民、中壯年遊民,以及家庭遊民。一位大學畢業的朋友,描述自身的派報經驗。每日大清早,到派報公司報到,等待工作地點派發,背著厚重的DM海報,挨家挨戶投寄,工作時間超過八小時,日薪八百元,即使全月無休,仍賺不到二萬元。

走過「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台灣社會需要一改過往五○年代對貧窮問題的想像,以新思維、新態度嚴正的面臨「貧窮問題」。然而從內政部將貧窮人口增加誤導為政府擴大照顧弱勢者的假言搪塞,主計處的經濟成長煙霧彈釋放,以及行政院將球丟回社福機構或是呼籲富人施捨,都說明當前的政府體制根本無心改變既有的錯誤政策方針,反而企圖以信心喊話,模糊焦點的方式,暫時平息民怨。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8/23 台灣立報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

城市不斷發展,地價一直上漲,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黃麗玲觀察到,城市的成長,看不到背後的受害者,也產生更多的社會隔離。

土地商品化難擋

黃麗玲表示,亞洲地產上漲,過去10幾年來,成為普遍的現象,尤其在亞洲城市,地產上漲是很重要的部分。台灣從過去10年以來,產業有一些困境,政府依賴地產,在過去10年地價上的波動、成長非常快,公告土地現值總額,從2千年的14兆,2010年市價總額變成16.7兆。她說,台北市經濟在擴大,很多是透過地產的價值而來,包括地主、房仲業,但很多人不能進入這個經濟成長,包括街友。

黃麗玲觀察到,台北市房屋稅、地價稅是主要稅收來源。每一次選舉政策,都是強調大建設,需要跟建商配合,例如台北巨蛋,遠雄成為台北都會區大家想積極拉攏的房地產對象。手上有房地產的人希望房地產一直上漲,政策上也一直哄抬房地產上漲,大型都市開發製造了一個幻覺,讓大家以為台北不斷成長,是現代化的進步城市。她認為,很多公共建設透過BOT方式,政府提供很多的土地跟資源,資源來自於人民,投注在與私人企業共同發展。

許多人一輩子投資在住宅商品上,沒有房子的人,希望住屋能更便宜,但一有了房子,就反過來希望價格不會下滑。黃麗玲認為,政府忽略公有住宅,而是推動大眾進入住宅市場,降低利率、增加房屋供給,結果加速了土地、住宅商品化。

國有財產局明令大型公有土地禁止標售,政府仍不斷出售公有土地。黃麗玲表示,台灣在都市地區或非都市地區,擁有很多公有土地籌碼,但都市、產業轉型後,政府不有效利用,反而大量賣出,如果政府要做公有住宅供給,為何不將好的地點,興建社會、公有住宅?她說,北市政府打算將3塊地作為公有住宅出租,鎖定租給學生、銀髮族,補貼租金8折,但租金仍高昂,也無法解決住宅問題。她認為,住宅政策需要政府土地及資源的投注,政府把公有地賣掉,可是並沒有把相對的資金拿來蓋公有住宅。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