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瑜慧(當代漂泊協會執行委員)

轉載《TAHR PAS 2012冬季號:遊民、露宿者、無家之人專輯》 http://www.tahr.org.tw/node/1147

      冬天又來了。這個季節,是餐風露宿漂泊者最脆弱的季節。大多從事體力工與零時工的他們,低溫飄雨的冬季,讓工作格外艱辛。風吹雨打整日的人型廣告工、懸掛高樓的洗牆工、攀爬鷹架的建築工或在暗巷埋頭泡沫堆的洗碗工,一日辛苦的微薄收入,可以撐過數日,卻也可能染上風寒倒上數日或就地不起。風雨飄搖的人生,在入夜之後,更是另一重艱鉅的考驗。一個個像戰壕裡的傷兵,緊挨著紙板、報紙與牆角,祈禱避過漫天寒風和失溫死亡的威脅。有的見著隔日的太陽,有的默默陣亡。

      然而,去年冬天,卻格外寒冷。瑟縮的露宿者,除了寒風,還須面對政府與政客在清晨與深夜以清潔為名,以高壓水柱噴濕公園地面,以此堪稱大絕的招數驅趕露宿者。寒夜裡,傷兵們僅有保溫的睡袋、紙板與報紙,都得搭在溼答答的地上。很快的,既冷又心寒的傷兵們,因為病毒與狠毒的對待,加速陣亡的腳步。

      此事經過當代漂泊協會揭露之後(請參照"以為潑冷水就看不到窮人”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LhQ-n5VXi7w ),震驚社會與引起公憤,總統出面說明,監察院委員高鳳仙也主動開啟調查,調查結果指出”台北市公園處於2個月內4度恣意變更公園地磚清潔方式,致引發對遊民潑水事件及遊民人權保障之爭議,..相關措施對遊民並不友善,損及遊民權益,均核有違失,爰依監察法第24條提案糾正,移送行政院轉飭所屬確實檢討改善見復”。

      社會團體的揭露與廣大社會媒體的支持,使得市議員與公務單位潑水驅趕的手段遭到遏阻。同時法院的判決結果以及監察院的調查報告,都支持舉發團體當代漂泊協會提出的證據,譴責政府對露宿者人權的侵犯,獲得最終的正義。

      然而,台灣的露宿者是否能夠擺脫去年的夢靨? 這份監察院的報告書是否能夠確保露宿者的人權,讓今年、明年、未來的冬天,不要再有可恥的官方迫害?社會貧富差距還在擴大、勞動彈性化與低薪化繼續擴張、犯錯的為官者依舊高居廟堂,沒有任何懲戒,更繼續夸夸其談制定遊民法。這些種種,讓人懷疑這紙上、嘴上的正義,是否能夠真正在街上實現? 還是在寒冬潑水的惡行之後,政客與公務官僚們會進一步利用他們掌握的立法權,將這類”眼不見為淨”的侵權行為就地合法化。

     法律,或許是受害者求取正義的途徑,卻也可能是權勢者以此打壓他人的工具。例如主導潑水驅趕政策的市議員,就對揭弊的當代漂泊協會執行委員提出控告。做為無薪的志願性團體,若不是有仗義律師協助,可能在判決公布之前,就已經被債務壓倒。就算判決結果出來,有權勢者有豐厚的財力與權力做支撐,往往繼續提出上訴,這種持續的出庭無異是以精神折磨、財務拖垮、時間耗損的方式嚇阻一般市民對公共事物提出批評糾舉。擅長以訴訟官司威嚇市民民團的市議員,正大張旗鼓推動遊民法制定。而其經常討論的立法內容之一,就是禁止市民和民團分發食物給飢餓的市民。鑒於去年冬天發生的潑水事件以及防患未然,本文將針對這項”禁止分享食物”在美國引發的違憲爭議、聯邦法院的判決、以及對無固定居所者的衝擊進行介紹。同時,為避免公務機關片面誤導市民,宣傳這類毒藥法案是國際趨勢,本文將介紹其他真正正視貧窮,改善貧窮者生活處境的良藥政策與創新做法。

[美國貧窮人口的持續擴大]

      根據美國國家統計局2012年的報告,在總人口3億1千4百萬中,有15%的人口,高達4600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另外的1億400萬人口,月家庭收入低於貧窮線認定的兩倍,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世界第一的強國,卻有將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的陰影中。

      貧窮人口持續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薪資過低。美國2012年貧窮線基準為個人年收入低於美金11,170元,4口之家年收入低於美金23,050元。但根據美國經濟政策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調查,全美半數的工作都是在美金34000元以下的低薪工作,僅略高於貧窮線,半數勞動者過著工作窮人(working poor)的生活。當中更有1/4的工作,薪資已經低到貧窮線以下,過著勞動卻無法維生的荒謬困境。因為收入過低,美國依靠食物券過日子的人迅速增加,從2007年的2630萬增加到2012年的4670萬人。當中更有600萬人口,除了食物券之外沒有任何收入,難以想像在這個沒有錢寸步難行的社會,他們是如何生存的。

[64萬人窮的無立錐之地]

      根據National Alliance to End Homelessness in America在2012年發布的”美國遊民狀況”(The State of Homelessness in America 2012)報告書,美國遊民人口大約在64萬左右,當中3/5無固定居所者暫時住在緊急庇護所或某種安置計畫中。另外2/5的無固定居所者,則居住在街道、車子、遺棄的房子或是其他不適人居的地方。同時露宿者的人口從2009年的239,759增加到2011年的243,701。露宿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在2009年到2010年的失業率上升、住房支出佔窮人總支出比例過高以及房子被銀行查封。單是2010年全美就有高達288萬戶被查封,內華達州更是11戶中就有1戶人家被查封,景像十分淒涼。

      隨著貧窮的擴大,貧窮的景象也就觸目可及。飢餓、病痛、挨凍,是世人所不願見的淒涼景像。所以消滅貧窮,改善窮人的生活,提升社會的公平分配,一直是各個社會宣誓的目標。但是,也有另一種做法,可以看不見這些淒涼景像。不去解決造成貧窮的結構性問題,而是將這些挨餓受凍的人,趕出視線之外。

      很不幸的,這種”眼不見為淨”的毒藥政策,日益浮出檯面,成為政治人物和商業人士的愛用手段。台北市公務機關和議員去年以潑水清掃之名,驅趕無固定居所者就是一個惡名昭彰的案例。他們關心的不是改善貧富懸殊或是如何幫助露宿者度過料峭寒冬,而是如何讓人們感覺到經濟繁華、市政成功以及如何創造一個利於投資,特別是吸引房產商的投資環境。因此露宿者被視為可惡至極的障礙物,必須清除而後快。

      相較市政機關對改善貧富問題的牛步與束手無策,如何驅逐窮人遮掩貧窮,倒是創意不斷、績效明快。甚至利用執政者自身掌握的立法權,制定驅趕窮人的法案,將侵犯人權的殘忍行為合法化。

      以美國為例,這類作法主要包括兩大類: 禁止分享食物和禁止露宿。第一項”禁止分享食物”(anti-food-sharing)是將人類社會人飢己飢的同理心和願意和他人分享食物的愛心視為犯罪行為。自古以來,中外各個社會角落都有慈善人士或團體提供食物救濟需要的人,這種互助行為也是人類能夠存活的重要機制。然而一些市政機關制定”禁止分享食物”法案,對食物救濟進行種種限制,包括限制發放食物的人數、限制發放食物的次數、限制場所以及沒有政府允許不得為之。例如佛羅里達的Orlando市的市議會在2006年立法規定,一個公園一年只能申請兩次食物救濟,一次只能提供25人以下的食物。這種規定不僅嚴重牴觸人類的道德良心以及國際人權公約,也引起極大的社會憤怒與反彈。在人權團體的協助下,這些食物發放團體對市政府提告。2008年10月,美國聯邦法院公布判決結果,認為這項立法違反美國憲法基本精神。儘管批評聲浪不斷,Orlando市政府不僅拒絕認錯,反而用公帑繼續上訴,拖長審理程序。

      台北市政府2011年的潑水驅趕事件以及美國”禁止分享食物”法案的出台,都顯示這些市政機關已經違背為人民服務,促進社會平等發展的任務,反而將心思花在如何驅趕窮人於視線之外,並濫用公權力以強制手段達成目的。Orlando市政府對聯邦法院的判決不服提出上訴,延宕經年的官司,不管是聯邦法院審議或是Orlando政府聘請律師訴訟,這些高昂的成本卻是美國納稅人買單。另外,如果依照Orlando政府所希望的將分享食物制定為犯罪行為,屆時政府還須派員巡查、檢舉、調查、控告、監禁救濟人士與社團。經濟蕭條時刻,不善用公帑改善貧窮問題,卻用在防堵食物救濟、懲罰社會團體,不僅本末倒置,已是荒謬非常。

      這類”眼不見為淨”的做法,目的是將貧窮者趕到偏遠地方或是關在室內(收容所、監獄、精神病院等),以避開社會大眾對貧富差距的質疑。但是這種手段或許有利某些人士的短期政治或商業利益,卻必須付出極大的社會代價,包括對弱勢者人權的戕害、控告社會團體造成的寒蟬效應以及鼓吹煽動的歧視語言,更可能進一步造成仇恨犯罪的低齡化、擴大化以及殘暴化。

      有鑒於這高昂的社會代價,許多社會團體與市政機關拒絕這類毒藥政策,研議真正改善無固定居所者困境的方案。全美無固定居所者聯合會在2010年針對限制發放食物給無固定住所者的市政個案提出檢討報告,並介紹其他能夠真正改善貧窮問題的創新政策。以下為此份報告的摘要介紹。

(1) Fort Myers, Florida
      市政府在2007年提出禁止分享食物的法案,因為社會大眾的反對,市議會予以否決。議會並提案建議政府與民間社團合作,成立”飢餓任務”小組,整合民間與政府的力量,協力討論如何發放食物,最後並設計了一個移動式的食物發放中心。

(2) Portland, Oregon
      2008年,當地社團定期發放食物的地方面臨施工改建,因此當地市政府和民間社團共同討論新的發放地點。

(3) Swipes for the Homeless
      UCLA的學生Jonathan Lee發現學校餐廳有許多的剩餘食物被浪費,因此發起這項計畫,將食物送給時常挨餓的無固定居所者。經過學生與校方的討論與設計,學校餐廳會將多的食物分裝成小袋,同時也接受社區食物捐贈,再由志願學生將這些食物帶去無固定居所者停留的地方以及收容所。這項計畫也從UCLA擴散到其他學校,如UC-Berkeley, UC-Irvine, and UC-Davis等。這項計畫除了解決飢餓問題之外,也重視發放食物的健康與營養價值。更重要的是透過讓學生與無固定居所者的親身接觸,化解歧視與建立社會對話。

(4) First Helping
      這項在華盛頓特區展開的計畫,是計畫執行者每天早上載著超過180份的早餐到無固定居所者和低收入者的地方。一邊吃早餐的時候,一邊與這些人建立感情,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狀況、需要幫助的部分以及協助轉介工作。

(5) Free Farm
      這項在加州舊金山開展的計畫,結合當地不同社團的志工協力合作,將一片土地整治成了一個肥沃的農園,而這片土地上生產出來的食物,將作為食物,每周提供兩餐給無固定居所者。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強調的是尊重、平等與合作。來吃飯的參與者不需要排列成行,等待救濟者將食物倒進餐盤。在這裡來賓和志工一起坐著吃飯,享用著和平常餐廳一樣的用餐氛圍。

(6) St. Louis Bread Company Cares Café
      一家由非政府組織支持的關心咖啡店(Cares Café),在這裡顧客在櫃台點餐,櫃檯員工會拿收據和餐點給顧客,但是顧客不需要在櫃台付錢。在門口有五個捐款箱,顧客可以自己決定要投多少錢進去。這項計畫的宗旨是”拿你所需要的,付你覺得合理的”。這家店的收入在扣除員工薪資、食物與經營開銷後,將全數投入幫助無固定居所者。

(7) Feeding America’s BackPack Program
      學校放假未必是令人開心的事,特別是對依賴學校營養午餐的孩子而言。這項書包計畫就是在學校放假的前一天,例如周末或是寒暑假,將食物放在一個個的書包,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發給需要的孩子。有的書包還會多加上給家裡幼小弟妹的食物。這項計畫在1995年開始,到2006年成為全美推動的全國性計畫”Feeding America Network”。以2009年為例,這項計畫已經有超過140個會員、組織了3600個書包計畫,幫助了19萬個孩子免於飢餓。

      一年過去了,但是去年冬天的畫面還是在腦海不停浮現。潑水政策下已經有遊民生病入院了,擔心1月的低溫會出人命,掙扎許久,G還是決定冒著失去工作的風險揭露潑水事件。那樣的為難,依舊清晰。也不懂為何在民主社會裡,做一件正確的事,竟要冒著失去工作和被告的風險。或許下定決心的原因,是因為看到輪椅上難以動彈的老婦被水柱逼的進退難行、紙板上入睡的人被叫醒、看著轉眼就要滿地濕冷的茫然神情。面對這些神情,我們無法無動於衷。對於市議員痛斥遊民可惡的尖酸語調與扭曲面孔、當地里長包圍公園的激動言論,我們也很難”眼不見為淨”。最難受的,還有潑水事件不久後,竟有三個高中生組成”潑屎雙煞”,將屎尿倒入露宿者嘴中取笑做樂的模樣。這些景象,醜陋到,令人不忍卒睹,但卻是無固定居所者每天面臨的羞辱。

      但看著美國小孩背著一個個可愛的小書包,裡面裝著假日和弟妹的食物,心裡也湧出一陣溫暖,想著這是多麼貼心的想法啊!如果台灣也有的話,就不會有小姊姊忍著不吃學校午餐,帶回家給弟妹吃的心酸、放假日媽媽和三四個小孩共吃一碗泡麵的淒涼。每每看著排隊成列等待食物發放的場合,那樣的長龍、尷尬的等待,食物倒上盤子的那刻,是這樣點點滴滴的不舒服讓每個排隊的人都像說好一樣無言低頭。自由農場裡不分你我的一起分享新鮮採摘的農作,在一個充滿歧視階級的社會,這裡不僅補汲了營養,也補汲了平等呼吸的自由和作為人的尊嚴。我不知道Jonathan是誰,但我會記得他的名字。這個UCLA的學生,因為他的推動,讓食物不被浪費、讓無固定居所者有健康的食物、讓大學生們跨出象牙塔和無固定居所者交流。

      要說出歧視的語言、煽動社會仇恨對立情緒、制定毒藥政策,如同在遊民口中倒屎尿一樣,是可以一秒鐘就完成的事情,但那醜陋的毒素,就像核能外洩,具有扭曲社會的永久破壞性。同樣的水,可以用來潑水驅趕,但也可以用來澆灌廢棄地化為豐饒的自由農園。同樣的心思,可以想著把潑水時間從幾點調到幾點,也可以想著如何護衛貧窮小孩的尊嚴,將假日食物放在一個個可愛的小書包。有人,千方百計的想著怎麼把無固定居所者送到偏遠地方或是關進室內;也有人想方設法把浪費的食物,從社區遞給廚房再遞給學生,學生們在一包一包的遞給需要的人。而這些學生,將來絕不會做出將屎尿倒入遊民嘴裡的惡行。美麗的寶島,須要的是可愛的小書包政策、是平等呼吸的自由農場、是鼓勵青年打破歧視,而不是如屎尿嗆人的毒藥政策!

參考資料
                                         
以為潑冷水 就看不到窮人(中文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hQ-n5VXi7w

Stop Hosing The Homeless (English vers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kfW-MNP4sk&feature=plcp

“The State of Homelessness in America 2012” (Jan. 2012),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Alliance to End Homelessness in America
http://b.3cdn.net/naeh/5892219415c4a59ca4_irm6iiy1c.pdf

"A place at the table-prohibitions on sharing food with people experiencing homelessness" (July, 2010),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Coalition for the Homeless and The National Law Center on Homelessness & Poverty

向遊民潑水惹議 監院糾正北市府http://homelessoftaiwan.pixnet.net/blog/post/47086290

台北市議員應曉薇 控告台灣當代漂泊協會妨害名譽,檢察官處分不起訴 http://homelessoftaiwan.pixnet.net/blog/post/46119254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遊民 驅趕 生存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當代漂泊 的頭像
    當代漂泊

    當代漂泊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