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1     標題2     標題3     標題4 

2013/12/13 中華日報

記者鄭佳佳/台南報導

新聞連結:http://www.cdns.com.tw/20131214/news/nxyzh/T90044002013121317572514.htm

為方便管理,市府打算在東豐地下道劃四十個格位,讓街友「對號入座」,且更要求街友簽生活公約,自行整頓環境,如此做法可能是全國第一件。但消息傳開後,就有街友不以為然,怕會影響現有「領域」。

社會局近期打算在東豐地下道劃四十個格位,當做街友棲宿之所,每個格位長約一百八十到兩百公分長,一人僅限一格。

社會局表示,會有此想法係因常有街友一人就占了大面積位置,除了睡覺空間,還要放腳踏車與「家當」,間接妨礙到其他街友使用,所以才出此對策。

過去只要到冬天,市府都會安排收容所,但因使用率低加上原有場所地主不願再提供使用,因而委外進行必要的安置與收容。但近來氣溫明顯下降,為顧及這些街友的人身安全與健康,才希望用此方式集中管理。

不僅如此,社會局也擬了生活公約,要街友簽署,內容不外乎起床後要自行整被放好、保持環境整潔等基本要件。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魯蛇漂泊記--工作貧窮與居無定所

報名資訊http://goo.gl/7xX6Pb

 居住權戰鬥教室海報      

日期:2013年12月14日(六)

時間:19:00~21:00

地點:台北車站大廳

講者:戴瑜慧(當代漂泊協會執行委員)、郭盈靖(當代漂泊協會執行委員)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12/06  蘋果日報

李俊淇、吳國仲、唐鎮宇╱新北報導

新聞連結: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1206/35488703/%E6%85%9822.4%E8%90%AC%E5%B9%B4%E8%BC%95%E4%BA%BA%E5%A4%B1%E6%A5%AD%E4%B8%AD%E6%B1%82%E8%81%B7%E9%9B%A3%E6%AD%A3%E5%A6%B9%E8%B7%B3%E6%A9%8B%E4%BA%A1

就業困境逼年輕人走上絕路!一名家境困窘的二十一歲正妹,國中起即半工半讀,高中畢業後未繼續升學,孝順的她想努力賺錢改善家庭經濟,不料因為學歷低,三年來始終找不到穩定工作,謀職路一直不順,她的一名好友年初到新北市碧潭跳橋輕生,前天深夜她想不開,也到碧潭跳橋,美好的生命還來不及綻放便已結束。

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今年一月至十月全體失業率平均為百分之四點一九,二十九歲以下失業率為百分之九點四,近二十二萬四千人失業,二十歲到二十四歲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三點七一,約十萬六千人失業,居所有年齡層之冠。專家昨籲政府應正視年輕人謀職不易問題,勿讓悲劇一再發生。 

家境困窘無法升學

警方調查,跳橋自殺的林芷涵(二十一歲)因父母離異,她和姊姊、妹妹、弟弟住在北市外婆家,母親在外工作。孝順的芷涵因不忍高齡的外婆還撿拾資源回收品,國中時就會利用課餘打工,賺的錢全給外婆,即使在校課業成績不差,考取北市立大同高中,但疑因家境不好,三年前高中畢業後即未升學,離家在新北市三重區租屋,工作供弟弟念書,可是求職之路不順,最後竟走上絕路。 
《蘋果》訪查發現,林女高中畢業後謀職許久,才找到一家小公司上班,但因工作時間經常調動、薪水不穩定,也看不到前景,因而離職。她今年初失業,直到六月才找到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擔任業務員,每月向公司批購牛樟芝等保健食品販售,若沒有銷售完就得自行消化;該公司負責人說:「芷涵長相甜美,總是笑臉迎人,如果她批的貨全數賣出,每月可賺四、五萬元。」不過林芷涵每月究竟有無銷售完貨品,並未告知親友。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對我們每個人的定義不盡相同,我們成長的地方,我們現在居住的地方,我們下班後放鬆或招待朋友的地方。

但,對於太多人來說,有個家仍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一個只能渴望擁有的地方。因為他們無處可去,只能生存在不合宜的住處或露宿街頭。他們有權利可以不必這樣,因為聯合國明訂每個人都該住有其所,不是簡陋的避難處,而是一個能住的安心、安全、和平與尊嚴的地方。

以這些概念為基礎來徵選,Poster for Tomorrow從全球各國家中投稿的3461張海報中選出100張海報,希望藉由設計引起更多人對於居住權議題的關注。台灣人權促進會也與Poster for Tomorrow接洽合作,希望能夠在台灣各地展出一系列關於居住權的海報,首波展覽從台北開始,搭配一系列豐富的居住權講座,希望能夠喚起民眾對於土地的關懷與居住權的重視。

人權海報展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代漂泊臉書連結

流浪視界-沒頭路勿入  

攝影者:追影

今天又沒工可做,來公園歇睏。公園,常被認為是大眾休閒之所,但不是所有人都被歡迎。一個大男人,平時白天在公園,會遭側目非議。無奈!以前天天有工作,下班就回家,很少來公園。現在,臨時工,有一天,沒一天,沒頭路,只能來公園待。問我來公園幹嘛?自嘲:「電信局請我來公園算電線杆阿。」看著人來人往,追憶孩童時期曾在公園擁有的回憶:「打彈珠、捉迷藏、玩紙牌…以前,比較有人情味;現在,淡了,淡了」。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11/28  聯合晚報
記者楊正海╱即時報導

新聞連結: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3/8325202.shtml

台北市遊民安置輔導自治條例,昨天在市議會三讀通過,該自治條例與現行的台北市遊民輔導辦法,最大不同在於將遊民疑似罹患精神疾等爭議性字眼除去,界定遊民為經常性宿於公共場所者。

北市社會局指出,原遊民輔導辦法第2條,定義遊民為一、於街頭或公共場所棲宿、行乞者;二、疑似罹患精神疾病、身心障礙而遊蕩無人照顧者,自治條例修正為「經常性宿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者」,界定是以露宿的空間及頻率概念為主,更為清楚明確。

台北市遊民輔導自治條例草案延宕多時,二讀期間,有多項條文用字遣詞有爭議,甚至被質疑違反兩公約,藍綠議員意見分歧。

 

相關連結 : 撕下遊民的歧視標籤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11/23  ETtoday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新聞連結: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123/299801.htm

全國遊民10年間爆增了50%,衍生許多社會問題,但台大社工系教授鄭麗珍認為,實際遊民數量可能比政府公布數字多上10倍。「台灣的遊民早已不全是老弱殘。」人權團體23日投書媒體,強調很多工作不穩、年輕低薪者,被貪婪的財團和無能的政府所逼,一樣要宿於公共場所或廢棄空間,成為居無定所的「漂流魯蛇」(Loser)。

「全國性遊民業務研討會」22日於台大國際會議廳召開,鄭麗珍的研究團隊於去年底、今年初調查全國21縣市遊民,發現有高達55.5%的受訪者在之前或當遊民期間曾入獄服刑,「更生人出獄只能淪為遊民,遊民再犯罪回到監獄」的循環現象十分嚴重。

鄭麗珍強調,遊民不是好吃懶做,很多人只是缺乏求職資源,導致重返社會之路困難重重,呼籲法務部落實更生人保護、協助就業,終止「犯罪流浪、流浪犯罪」問題,「提供固定住所最重要!」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國目前遊民約3400人,較10年前增加50%,但鄭麗珍認為看不見的「遊民黑數」恐遠超過這數字。

「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執行秘書」施逸翔、「台灣當代漂泊協會執行委員」郭盈靖23日投書《蘋果日報》,指台灣經濟結構惡化、貧富差距擴大、缺乏穩固的社會安全網等各種「敗壞的制度」,迫使越來越多無力的年輕人淪為遊民,「成為遊民不能完全歸因個人失敗。」

「政府之所以看不見實際數字,在於不願面對遊民結構的改變。」兩人痛批,當前政府對遊民的「安置輔導」條文粗糙、亂貼標籤,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加深了社會大眾對遊民的偏見與歧視,「驅趕遊民不會讓他們消失,只是逼他們到看不見的角落。」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11/23 自由時報

記者謝文華、項程鎮/台北報導

連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nov/23/today-fo4.htm

內政部調查目前全國遊民約三千四百人,比二○○四年的二千三百人,十年間驟增近五十%,不過台大社工系教授鄭麗珍指,○四年學界即推估全國遊民約一萬一千人,甚至有研究推估遊民黑數是政府列管的十倍。

鄭麗珍昨天在全國性遊民業務研討會更點出「更生人出獄直接淪為遊民,而遊民再犯罪回到監獄」的循環犯罪、循環流浪現象嚴重!

循環犯罪、循環流浪現象嚴重

鄭麗珍團隊去年底、今年初進行全國二十一縣市遊民問卷調查發現,二五一位受訪遊民有高達五十五.五%表示曾在當遊民前或在遊民生涯中入獄服刑,其中僅五十.四%入獄過一次,高達四分之一進出過監獄三次及三次以上!

鄭麗珍調查,遊民入獄原因排名第一的是,身分證被別人拿去做人頭,公司倒閉,被一詐欺罪起訴;第二大原因是飢餓或其他原因去偷東西,再者是喝酒與人起衝突,被控傷害,或協助販毒。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