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1     標題2     標題3     標題4 

施逸翔(台灣人權促進會、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執行秘書)

郭盈靖(台灣當代漂泊協會執行委員)

2013年11月23日

新聞連結: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31123/35458723/

 

     兩年前(2011)在寒流最強的深夜,爆發萬華艋舺公園的夜宿遊民,遭北市府與議員下令噴水驅趕,粗暴手段透過當代漂泊協會的紀錄片揭露,引發社會輿論撻伐。監察院也在去年(2012)調查後,正式對北市府提出糾正文。

     北市議會終於在2年後,於11月20日正式通過《台北市遊民安置輔導自治條例》,且刪除極具爭議的第10條歧視條款,即只要遊民被認為「『疑似』精神疾病或藥、酒、毒癮者」,政府公權力就可能施加在遊民身上,不論其善意或暴力,條文制訂粗糙,違反保障精神疾病遊民權益。且標籤化的不當連結,將加深民眾對於遊民的偏見與歧視。

     新法名為「安置輔導」,但在遊民的居住權與安置措施方面,仍未見新意,甚至在關於市府各機關業務分工的條文中,將都發局的角色分工排除在外,彷彿立法院所通過的《住宅法》第4條,在地方政府是不存在的。

文章標籤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聲明團體: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當代漂泊協會、遊民行動聯盟、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週三(11/27)台北市議會審議通過《台北市遊民安置輔導自治條例》,此次修法,是首次有遊民及關注遊民權益之民間團體的參與。在民間團體努力進行政策遊說之下,台北市議會刪除極具爭議的第十條歧視條款。我們認為法案的通過,不代表問題的解決,未來我們將持續監督,使「保障弱勢民眾權益」的立法目的真正落實。

一、肯定台北市議會刪除第十條極具爭議的雙重歧視條文

週三(11/27)台北市議會審議通過《台北市遊民安置輔導自治條例》,並刪除台北市政府提案修正版本第十條。在第十條原草案裡,只要遊民被認為「”疑似”有精神疾病、藥、酒、毒癮者」就容許政府強制力主動介入,施加於遊民。極具爭議又雙重歧視的條文。

我們感謝台北市議員廣納各方意見,正視原草案可能發生的濫權與歧視問題,審慎制定法案。其次,我們要求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應責無旁貸,具體制定執行「促進精神疾病遊民健康權益保障」的各項措施。

二、促進城市貧民居住權益保障措施應更積極

新法名為《台北市遊民「安置」輔導自治條例》,增加「安置」二字,並於第一條揭示「保障弱勢民眾權益」,顯示台北市政府對於促進城市貧民居住權益保障的重視。

此次修法過程,我們肯定台北市社會局長江綺雯在面對台北市議員陳建銘質詢,關於現行台北市安置對象具有限制規定,排除70%打工遊民,台北市社會局江局長公開承諾,依遊民意願,只要遊民具有安置需求,就會提供服務協助。

文章標籤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11/22聯合報

記者楊欣潔╱即時報導

新聞連結: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8313642.shtml

最新一份遊民生活現況的研究發現,僅12%的遊民沒有兄弟姊妹,但7成以上的遊民和家人關係不好,幾乎不太與家人連絡,且55%的遊民為更生人,但絕大多數都是因為財務問題入獄,而非攻擊他人而服刑,台大社工系教授鄭麗珍呼籲社會幫助更生人重返社會。

教授鄭麗珍今日下午發表一份最新的遊民生活狀況分析調查,截至102年9月止,國內列冊的遊民有3000餘人,研究發現,遊民多以男性為主,且4成的街友身體狀況不佳、3成有精神問題,但卻不願上醫院治療,主要與醫院人員態度不佳。

鄭麗珍表示,訪問中有名男性街友,連續兩次入獄導致自己無家可歸,初次入獄是因為酒駕,因為有服刑紀錄,出獄後很難找到工作,向銀行貸款後要自做生意後,又再次被一名懷孕的未成年少女控告性侵而入獄,但後來發現該名少女懷的孩子根本與他無關,卻因為這次的入獄,積欠大筆債款,出獄後無力償還露宿街頭。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11/11台灣醒報

記者邱慕天╱台北報導

新聞連結: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8288518.shtml?ch=fb_share

鑑於法國有多達14萬的街友需要關注,法國社福團體最近推出推特遊民實況活動,提供5位遊民免費手機發表推特流浪日記,讓大眾可以透過即時追蹤和互動拉近距離。計畫活動於10月中旬上線後,雖然有人批評,光是給遊民手機上網「取暖」不如直接給予他們溫飽,但許多網友則因為這樣有機會貼近遊民生活,進一步以具體援助擴大了社會的善心連結。

法國「來自街頭的推特(Tweets 2 Rue)」活動,是讓5位遊民拿著免費的智慧型手機,在推特上向大眾公開他們餐風露宿的生活實況。此計畫由當地社福團體「彼得修道院」(Abb? Pierre)所創,特地選在聯合國所制定的「世界消除貧困日」(Journ?e mondiale du refus de la mis?re)10月17日上線。官方網站表示,此計畫旨在「打破人們對遊民的冷漠和偏見」。

記者實際追蹤和察看這些遊民的推特多日,發現有些流浪漢的推特是令人鼻酸難過的。例如33歲的馬努流浪了2年半,他寫道:「去年,街友卡拉莫克凍死在我的懷中。」34歲已經「街齡」10年的尼可拉斯則表示:「最困難的就是和人『四目相交』的時候,還能保持自尊不被擊垮。」

有網友因此批評這個活動「太超過」,社福單位的資源沒有直接用在安置他們,而是發智慧型手機讓他們揭露生活瘡疤。但許多善心人士則選擇在看到推特後默默地付出愛心幫忙。47歲遊民派翠克提到他的視力愈漸模糊,結果一家眼鏡行老闆立即邀請他到店裡索取免費鏡片。最近馬努在推特上說,「現在正在下雨,天氣又冷,我卻只能在街頭淋雨,」2天後,善心人士立即送他新帳篷,讓他備感窩心。

根據法國經濟研究局統計,法國街頭的遊民人數近年來呈現增加趨勢,2001年開始,人數成長近50%,2年前已突破14萬人。這些數量龐大的族群,在數位時代由臉書、推特所建構的公眾生活中,幾乎是無聲而隱形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機會上網替自己「發聲」。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代漂泊臉書連結

<流浪視界>家當  

家當

攝影:寄居蟹

它已經換過好多地方,放這裡,是第十個地點。今天又被告知,不能放在這裡,要移走。但是,家當能放哪?能放哪?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市議會審議「台北市遊民輔導安置自治條例」進度快訊〉

第二條「遊民定義」,議員理性討論,主張不能歧視遊民

2013/10/31

當代漂泊臉書連結

上週在民間團體緊急召開記者會(10/21)與拜會民進黨團(10/23),說明10月23日下午於台北市議會即將進入二讀審議的「台北市遊民輔導安置自治條例」部分條文具有高度爭議,請議員支持暫行擱置法案,審慎評估,促進法案制定,能夠落實台北市政府所提版本中,對於「保障弱勢民眾權益」的修法目標邁進。

10月23日,台北市議會審議「台北市遊民輔導安置自治條例」決議:二讀審議暫行擱置,請徐佳青議員與吳思瑤議員下星期提修正案後審議。也尊重法規委員會林晉章議員願意召開公聽會,再次廣納社會各界意見。

當天警報暫時解除!但民間團體需馬上提出版本,進行政策遊說,以因應10月30日可能會進行的二讀審議。對此,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當代漂泊協會、遊民行動聯盟與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在時間非常緊迫下,請益精神衛生領域專業人士與關注遊民權益的律師,於兩天內,擬訂民間團體修法版本,修改高度爭議條文與新增促進遊民權益保障條文,並於本週一(10/28)至週三(10/30),爭取向台北市議員進行法案遊說的機會。

快訊2-1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10/24 中國時報

江慧珺/台北報導

新聞連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E3%80%8C%E8%A6%81%E5%81%9A%E4%B8%8D%E5%81%9A%E3%80%8D-%E9%81%8A%E6%B0%91%E8%BC%94%E5%B0%8E%E6%A2%9D%E4%BE%8B%E8%B8%A9%E7%85%9E%E8%BB%8A-20131024000500-260107

台北市議會23日「台北市遊民輔導自治條例修正草案」進行二讀,其中多項條文用字遣詞具爭議,藍綠市議員意見分歧,草案因而暫擱,預計下周再度審議。

社會局版提出遊民輔導自治條例修正草案,第10條指出,「遊民疑似有精神疾病或藥、酒、毒癮者,由邀集警察局、社會局及相關機關主動訪視評估,並提供必要之服務」。有人權團體質疑,其中「疑似」2字語意模糊,執法機關可隨意擴張解釋,恐違國際公約反歧視的原則。

市議員應曉薇則指出,自去年7月至今,已有8名遊民因酗酒後心肌梗塞,在萬華艋舺公園死亡,許多遊民的家人或朋友都殷殷期盼自治條例能盡快通過,將來可依法妥善照顧。

市議員秦儷舫認為,遊民輔導自治條例已延宕10年,且經過法規會多次討論,盼盡速通過;市議員吳世正指出,該條例兼顧遊民健康、社區發展及改變市容,將創造三贏局面,若要舉辦公聽會,審議也應同時進行。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快訊1〉

肯定北市議會擱置爭議法案

遊民人權  露出曙光

 20131023遊說4  

  

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當代漂泊協會、遊民行動聯盟今日(10/23)中午拜會台北市議會民進黨團,由台灣人權促進會王寶萱代表向民進黨團進行說明,請黨團議員支持暫行擱置法案,審慎評估「台北市遊民輔導安置自治條例」具有爭議條案,促進法案之制定,能夠落實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所提版本中,對於「保障弱勢民眾權益」的修法目標邁進。

20131023遊說2

▲台權會、當代漂泊與遊民行動聯盟拜會台北市議會民進黨團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