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1     標題2     標題3     標題4 

2010/07/18 台灣立報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

「買不起、租不起」文化批判論壇17日在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舉辦,遊民們一起參與,分享生活遭遇與面臨到的人權議題。

遊民追影表示,遊民不為人知的事情很多,除非一般民眾設身處地去理解,才了解遊民的苦處。

公共論壇遊民發聲

追影做過的工作很多,包括舉牌、廟會出陣頭、臨時工,這些基層勞動會讓體力透支,而且在外包仲介的層層剝削下,接受的工資非常少。追影說,外面很多無牌照的人力公司提供臨時工作,正常一般人作工大概一天1千6百,像他們遊民做工,公司表面上說給1千元,但實際拿到只有7百元,還推託說減少的錢要報稅金,並且威脅不接受低薪資,就不提供工作,受傷的時候還要自己就醫,沒有任何保障。

追影舉例,廟會出陣頭是1千元,但經過層層抽成,只剩下3百。遊民都想要工作,但是薪資及工作環境上有著極大的差別待遇及歧視,追影親身經歷這種不公平的現象,他認為「工資與體力透支不成比例」,所以走出來為遊民發聲。

另一位遊民阿春透過自己拍攝的照片,與大家分享生活處境。阿春看到公園的座椅設計,覺得很難過。以前座椅不會這樣,她覺得「坐也坐不舒適,躺也躺不舒服」,公園座椅設計不妥當,因為平坦的椅子,多加上鐵纜分隔,導致無法臥躺,不是為民眾方便,而是為防止遊民而設計,她就拍下來分享給朋友看,

阿春把家當放在公園裡面,像是無殼蝸牛。她說:「這就是甘苦人。」都無地方可以住,要租也租不起,只好公園、路邊及涼亭四處睡,但會被到處驅趕,像球一樣被踢來踢去。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月17日舉辦「買不起、租不起」文化批判論壇,企圖探討台灣底層人們遭遇到的居住危機,並探討遊民以文化行動實踐作為抵抗策略的經驗。此議題受到各界的關注,包括學者、實務工作者、民眾、學生、遊民等熱情地參與。

 

DSCF0879.JPG  

DSCF0981.JPG  

  

 

DSCF0943.JPG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范軒昂

2010年7月10日,台北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他剛從這個展覽空間走出來,感受到一種複雜的、五味雜陳的感覺、向左向右,突然間迷路了。但他心中卻是沉重飽滿的,不久前,與他同時在場的這一群人,時光擺渡人,告訴他,當漂泊作為一種生存狀態……坐上邊緣貧窮的一方孤舟,生活其上,居無定所的滋味。

幾年前,他和碩士班幾名同班同學在一門社會學方法課,選擇以「萬華地區的遊民」作為社會介入的場域,近一學期的時間,他們屢屢在居民與遊民之間,走過一次又一次的田野,小心的刺探。遊民與民眾共同生活在同一個時空中,他們發現,主流社會對於遊民脫離社會的觀點是:好手好腳卻不去工作,遊盪在外,依賴社福團體救濟。

他們想問問遊民需求,遊民驚懼的表情,再問,只答,你是記者嗎?

他們訪談直接服務的社福機構,部分助人工作者認為,不能只給魚吃,要教釣魚的方法,助其「回歸社會」。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7/14  台灣立報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

他是遊民,有個名字叫「晨曦」。晨曦是初生的太陽,剛剛從從山的後面,雲端升起來的,他覺得早上升起來的太陽,比較溫和,不會像中午的豔陽。早上的太陽會發光,但不會熱。

雲端的勞動者

「這個就是我。」晨曦指著說,他在洗大樓外牆,洗的是寶來大樓旁邊的豪宅,高31樓。照片中他在24樓,洗兩棟樓洗了20幾天,非常不好清洗,因為隙縫的污垢太多,要把上頭的髒東西清掉,把水泥刮掉,然後擦拭,弄到發亮。照片中看不到樓高,其實照片底下的樓層還有好幾十層。

另一張照片是工人要到大樓裡面作裝潢、洗牆壁,工人在外面等待,8點要先登記完才能進去,在進去前,他將工人在外等待的情景拍下來。

晨曦拍攝的台北101摩天大樓,是早晨上工的時候拍的,街頭上沒有什麼人。兩棟豪宅中間是馬路,照片左側的豪宅,是寶來大樓的豪宅。晨曦不羨慕豪宅,他說自己喜歡無拘無束,喜歡到處跑。

晨曦做大樓清洗,薪水一天2千多,但做不到1百天,其他265天是沒有工作的。只有5月中到7月跟過年前11月到1月才會清洗,而且風險很高,他登上去每一條綱索都要檢查,不檢查不行,那些出問題的,都是事先沒有檢查好。

晨曦感嘆,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以前是半年洗一次,現在變一年洗一次,只工作50天,錢變成減半,只有過年前洗,5月中到7月則不洗,為了節省開支。他提到過年前工作很趕,有的時候過完年還在繼續趕工,弄到3月才做完。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0年「居無定所攝影展」,紀錄的正是台灣底層勞動者被拘禁在「終日勞動,卻居無定所」如諷刺劇一般的壓迫困境,以及為求生存在不同居住型態中遊走的處境。「居無定所攝影展」由四大主題構成:「豪宅下的血汗」、「隔板屋的蒼白世界」、「公園,遊民勿入?!」以及「創作。生命的交集」。

@轉載自公民行動影音記錄資料庫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邁向第三年的遊民攝影班,一年比一年進步,今年作品以遊民最切身相關的「居住權」切入,呈現遊民視界最真實的居住與工作的樣貌。

@資料轉載自公民行動影音記錄資料庫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7/11  台灣立報

作者:呂苡榕

城市裡的流浪者,長期處在貧無立錐的痛苦中,在快速發展的都市裡,終日勞苦,為城市的興建勞動的人,自己卻居無定所。台灣當代漂泊協會舉辦的「居無定所攝影展」,呈現大都市光鮮亮麗的糖衣下,遊民移動的身影。

這次影展是第三屆,「居無定所」的主題是攝影班的遊民們共同構想的。從一開始不敢拿起相機,到現在以「遊民」為主體,希望透過文化行動做點什麼,當代漂泊成員之一的戴瑜慧說:「這是一個漫長的集體認同建構的過程,或者說培力吧。」於是,遊民有了主體性。

戴瑜慧說,一開始當代漂泊有一個公民新聞平台,會搞出這個平台,是因為媒體報導遊民擔任舉牌工作,日薪僅有3百元但實際上是8百元,擔心勞動行情被拉低,當代漂泊借來機器設備,在Peopo弄了「漂泊新聞網」反映街友的真實狀況。

戴瑜慧說,當時大家有點奮力一搏的感覺,畢竟被社會打壓很久了,總是會想反抗一下。短短5分鐘的影片,整個拍攝過程卻是組織形成集體認同的重要時刻,當代漂泊另一位成員郭盈靖說,那時大家搬了一台除濕機過來充當主播台,整個準備過程也是手忙腳亂,但就是這些小事,鋪滿組織成長的過程。

由於攝影難度相對較高,戴瑜慧等人開始思考如何讓街友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更便捷的發聲,加上許多街友不識字,因此他們選擇以影像傳達。

郭盈靖表示,攝影班成立之初,大家根本亂照一通,當時重點不是影像品質,而是建立自信。許多遊民剛拿到相機時會說:「不要給我啦,這樣浪費了。」漸漸地,大家開始越拍越有心得。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7/17買不起,租不起—文化批判論壇】

買不起,租不起—

貧窮化社會下的居住權危機與文化行動反抗策略

   2001年開始預售的帝寶,揭開了豪宅當道與房價狂飆的21世紀台灣,也在奢華風下激起高漲的民怨。然而,除了「買不起」房子的抱怨,在貧富差距持續拉大,工薪階層日益貧窮化下,也產生了「租不起」房子,生存權與居住權頓遭威脅的社會現象。尤其在勞動彈性化下,工作不穩定,低薪資,與缺乏勞動保障,使底層勞動者經常性的徘徊在失業與就業不足之間,也使其遭遇居無定所的生存困境。一旦無法負擔房租,底層者開始進入街頭,成為遊民,也改寫當代台灣社會遊民的結構與成因。然而,面對這個社會的新現象,既有的媒體體制卻反以聳動誇張的手法,以鏡頭追捕人數日益擴大,夜宿車站街頭的底層人群。政府體制更是擴大採取驅趕的手段,在公園長椅增加橫桿,在車站巡查丟棄遊民家當。

  鑒於居無定所對人權的戕害極大,以及既有媒體與政府體制的做法,非但未解決問題,反以妖魔化手段擴大對底層者的社會污名與社會排除。故本論壇期望藉此機會,探討當代台灣在貧窮化情況下造成的居住權危機,以及透過2010年「居無定所攝影展」,探討弱勢團體以文化行動實踐的方式,做為反抗策略的經驗。

日期:2010717(六)

時間:下午200 ~ 500

地點:UrbanCore Café & BookShelf (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89-61)(捷運小南門站1號出口,步行3分鐘)

當代漂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